差距:米蘭家具展VS廣東家具展
開春后的中國家具業是忙碌的,3月份要參加中國最前沿的廣東三大家具展,4月要漂洋過海遠赴意大利一睹米蘭家具展。
2014年,米蘭家具展已經到了第53個年頭,而廣東家具展的代表——東莞名家具展也有了十幾年的歷史。家具展在展示了企業風采的同時,也帶動了家具業的發展。從設計到展示,從國際到國內,多樣性在市場發展的過程中起了決定性作用,也在碰撞中,拉開企業間的距離。
廣東家具展離“老大哥”米蘭家具展還有一大段距離,這是不爭的事實,那么這些差距是在哪幾個環節上拉開的呢?
下面通過將米蘭家具展和廣東家具展在表格的細分類對比中,得出兩者的不同點,以便進一步探討兩者間是怎樣拉開了差距。
設計師
米蘭家具展:
在米蘭家具展所展示的產品中,設計師是展會的設計源泉,每個產品都出自設計師獨特想象和靈動的變化,每年都會有新銳設計師在米蘭展上亮相,帶來全新的設計理念和風格,為米蘭展注入新鮮的血液。
廣東家具展:
在廣東家具展中,雖然也會有一些外國品牌參與進來,但基本以中國家具企業的產品展出為主。曾有報告指出,中國原創設計的家具不到市場的3%,剩下的97%基本可以在米蘭展中得到體現,中國家具嚴重缺乏原創設計。
而且中國絕大多數的家具企業沒有專門的家具設計師,即使有,這位設計師也多半是東拼西湊的加工者,這在業界也是公開的事實。
前幾年,有部分企業開始模仿宜家,但沒有辦法找來類似于宜家的200多位專業設計師,所以注定是“邯鄲學步”。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文化內涵
米蘭家具展:
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加入文化的元素,用文化包裝產品。加上多數企業擁有文化歷史沉淀,可以在產品中宣傳中加入歷史故事,體現濃厚的歷史韻味。
除此,也可以在生活方式的引領上體現別樣的文化內涵。比如用紙做的椅子,既不會坐“塌”,在使用后也可以丟棄,不會污染環境,倡導了一種環保節約的生活文化。
簡而言之,用文化來包裝品牌,把文化注入產品,使設計彰顯文化。
廣東家具展:
廣東家具展所展示的產品,因為大都數并非原創,所以設計基本停留在功能的改進和色彩的搭配上。
雖然中國元素的加入可以讓中國家具設計的文化內涵得到提升,但外國設計師表示對中式元素感到新奇,然而中國家具每年都是在瓷器、竹等方面下功夫,早就造成了視覺疲勞。
中國有很悠久的文化歷史,但是沒能在當代的家具設計中表現出時代的活力,展現出該有的文化內涵,甚為可惜。
傳承性
米蘭家具展:
去過米蘭家具展的人回來都很驚訝,為什么同個企業的產品,去年和今年的風格相差不遠,如果不細看,細研究,發現不了產品已經有進行一些有別于以往的變化。比如在風格不變的情況下,在家具門把手或轉角處等細微處有改變,其余基本不變。這樣的傳承性不僅是在一兩年之間,而是連續好幾年,產品風格都不會大變樣,如果走的是美式田園的,依舊還是美式田園。
無論時代的需求和時尚的潮流怎么發展,米蘭家具展都在展現傳承的力量,很多的企業有一定的歷史背景,一代代繼承,在繼承手藝的同時,繼承父輩們的理念。例如某品牌的宣傳語,“源自1945年,第一代創始人從手工作坊起步,產品曾是某國皇室御用家具……”
廣東家具展:
廣東家具展走在了中國家具展的前端,每年的春秋兩次家具展,特別是春季家具展,可以看到不少企業風格的明顯變化,如果市場上流行雕玫瑰花紋的歐式古典家具,那么將會有一批跟風者換掉以前的風格,大批量推出雕玫瑰花紋的歐式古典家具;如果市場上簡約風格的家具突然賣得很好,那么也會有一大批跟風者隨后在家具展上展出簡約風格的家具,哪怕他以前做得是風格相反的古典家具。
傳承性在廣東家具展上沒辦法達到米蘭家具展的水平,市場需求是阻礙傳承性的一大絆腳石。
實用性
米蘭家具展:
米蘭家具展,因為在設計上追求卓越,有些時,有些產品的實用性不樂觀。看著產品設計得很好,但親身體驗時,卻發現不怎么實用,如果買回家中,可能只做觀賞。而且這類的產品,因為實用性的緣故,很難大量出售,只能存在于高價的小市場中。
廣東家具展:
舒適實用的家具,在中國家具市場比較受歡迎。根據市場的需求,廣東家具展上的家具產品在實用性上也較出色。
這也跟中國的消費人群有關,例如,山東的實木企業生產的實木家具,用料實在,產品厚實,從設計的角度看,不敢恭維,但從實用性角度看,確實給人踏實、耐用的印象,山東人十分偏好這樣的實木家具。
從以上對比中可以看出,米蘭家具展走在了廣東家具展的前沿,已經擺脫了市場的控制,往更深層的文化領域轉換,而廣東家具展還停留在市場的漩渦里,這并非無源可溯。
中國家具業的發展太快了,快到很多企業還沒有明白維系產品的根本是什么,就要應對多變的市場。很多的企業都想要有自己的自主設計,獨一無二的市場地位誰都想占領,被人用“抄襲米蘭”來戳脊梁骨也不是那么好受的。但他們沒有時間去沉下心來好好琢磨,耐心培養設計師,因為市場本身像一條高速路一樣,企業置身其中,就必須保持一定的速度前進,你不能停,你還要快。故發現市場什么好做時,一定要快速出擊,不需要專業的設計師慢慢出精品,而需要快速的加工師進行設計整合;不需要產品有什么文化內涵,但一定要能帶來利潤;不需要產品有什么傳承性,好賣才是王道;不需要產品設計多么矚目,實用是首要滿足的條件……特殊的市場似乎也注定了距離的結果。
因為距離的存在,每一年的米蘭家具展過后,都會有人調侃中國的家具企業者,調侃的內容無非是跟“抄襲”有關的話題。確實,早在2012年以前,就因為中國有太多家具企業者帶著設計師、帶著相機去米蘭光明正大地照搬家具設計回來,而遭到主辦方拒絕,甚至被禁止參觀。
罵聲一片中,有人評論說希望能給廣東家具展一點時間去縮小和米蘭家具展的距離。但光靠時間還不夠,還需要一股風潮的出現,一種“放下浮躁,回歸文化,”風氣的出現。
- 上一篇:安溪將扶持家居工藝產業發展
- 下一篇:買家具獲贈雙色球 居然中了二等獎3萬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