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家具冷市 行業洗牌何時到?
吵嚷了許久的“狼來了”似乎真的來了。前兩年,一、二線城市家居行業的從業者和媒體一直在喊行業洗牌,但真正的洗牌卻遲遲未到達周口這個安逸的小城市。
然而,當樓市限購的上游調動一步步到達周口的時候,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傳導到了下游的家居市場。生產企業成本上漲、利潤縮水,經銷企業銷售額萎縮,一些實力小的企業更是被踢出了局。
“沒有不景氣的行業,只有不景氣的企業”。當行業真的到了生死洗牌的時刻,家居行業的企業該如何面對?在機遇和挑戰面前,行業從業者怎么用智慧與汗水去抉擇和突圍?記者走訪了市區多家建材賣場及專業人士,在這里呈現了業內人士對目前行業的深刻洞察和理解,對未來的思考,還有當下的應變。
客流不旺商鋪易主比顧客來往還頻繁?
“旁邊那家店,一年內不知裝修過幾次,換過幾個品牌。”市區大慶路的某品牌家具經銷商老王一邊吐煙圈一邊告訴記者。老王,從事家具建材行業已有四年時間,當年聽說“建材行業大有可為”便一頭扎進了這個領域,并成為某品牌的代理商。“2009年前,家具生意很火爆,一個月銷售業績能夠賣到10多萬元;2010年,生意還算湊合,每個月銷售業績至少在五六萬元,還有一定利潤空間;2011年后,生意可謂每況愈下,每月有時都不到1萬元。”老王邊嘆氣邊說,“2011年,家具商場越開越多,可謂是遍地開花,賣場租金亦是水漲船高,每月銷售額甚至不夠支付賣場租金,開店等于賠錢。”
老王指出,在大慶路建材市場,每月租金在40~50/平米,但目前生意慘淡,承擔起來十分吃力,不得已過起了“窘日子”。
市民劉女士前幾年花了10多萬元在中原國際商貿城買了一間門面房,平時上班太忙,把鋪子租給了一家建材經銷商。“房租每年就1萬,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好幾年了,這兩年每次我提出要漲租金,經銷商就以‘生意差’做借口,今年干脆不租了。”
某品牌衛浴的經銷商李女士也告訴記者,她個人感覺市場總體來說沒有去年好,從銷售的情況上看,今年和去年差很多。她的店面位于繁華的路段,位置相對不錯,但客流量并不算太高。同時她透露,由于銷售上人流不旺,加之租金每年都會上漲,因此感覺壓力很大。“實在不行就把租金太高的店面轉出去,把精力都用到一些租金低的市場。”李女士告訴記者,這也是很多同行的感受。讓李女士郁悶的是“旺鋪轉讓”的廣告打出去了幾個月,最終也沒有成交。記者獲悉,轉讓費過高應該是首要原因。
家居賣場——門可羅雀
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并非所有市場上經銷商都過著“窘日子”。黃河路某知名品牌木地板經銷商張總介紹,“從目前來看,周口地板市場整體購買力還可以,一個月單店銷售金額約在20萬元左右”。據了解,高端家居賣場,如歐凱迪等,由于市區類似的高端家居賣場很少,品牌市場競爭并非十分激烈,經銷商日子過得“還算可以”。
市場不景氣從戰略合作到“斗地主”
據了解,建材家居經銷商的成本主要包括產品進貨費用、賣場租金以及日常開支等。近幾年,這幾項成本都在大幅上升。與此同時,昂貴的租金讓部分商家無奈提高產品價格,消費者開始望而卻步;部分打折商家價格中的貓膩被發現,消費者的消費熱情也開始打折。行業似乎開始步入了一種惡性循環。
“商戶和家居賣場之間本來是戰略聯盟關系,兩者之間的利益可以說是‘唇齒相依’。商戶撤店、停業罷工實乃經銷商的無奈之舉,畢竟店鋪租金是成本支出的‘大頭’所在。今年的銷售情況不理想,壓力更大了,很多商戶都不干了。”大慶路東段建材城一間家具門面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
“原來是想借助賣場的渠道銷售,現在整個周口建材家居市場的生意都不好,又加上我們這樣一個新市場,銷量也是上不去。”在恒豐建材大世界經營某品牌家具的小張告訴記者,他們市場上,好多商戶和他一樣,都是剛開始接觸這個行業,有的是之前給別人打工,現在自己做生意,客戶人脈資源少。
小張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他們賣場的經銷商聯合抗租的現象也頻頻出現,原來戰略合作的伙伴關系開始惡化。
記者走訪發現,在市區另外兩家較大的建材市場,也存在類似的廠商聯合“斗地主”的行為,拒不繳納租金或者要求賣場降低租金。
“現在我們壓力也很大,本身租金就很低,其他地方都是每平方米五六十元,還不提供任何服務,我們僅僅收取每平方米20多元,提供的服務還很多,包括大規模的廣告投放、定期舉辦大型活動以及物業安保等。前兩年,我們投放了將近3000多萬的費用,現在還要繼續往里面砸錢。”恒豐建材大世界營銷總監王躍偉介紹,即使這樣,個別商戶仍以生意差為由拒絕繳納租金。
家居企業呼吁抱團取暖,共登“諾亞方舟”
“養豬不如殺豬,殺豬不如賣肉”。記者走訪行業人士獲悉,在2009年之前經銷商的投資成功率還是比較高的,從2010年以來,這幾年都是在下降。
面對建材家裝市場進入嚴寒期,部分建材家居企業呼吁大家應該抱團取暖,才能共登“諾亞方舟”。一位張姓經銷商坦言,目前市場正在進行三大洗牌:一是家居賣場在洗牌,一些大型和高端家居賣場正在逐步吞噬當地中小型賣場;二是經銷商開始洗牌,沒有資金實力的經銷商已經倒下一大批,很多經銷商開始主動撤店;三是工廠開始洗牌,銷售額表面在增長,實際上利潤卻在明顯下降。只有賣場、經銷商、工廠三方聯合在一起,共渡難關,才能登上“諾亞方舟”。
王躍偉告訴記者,現在大家的壓力是共同的,作為賣場,他們也在積極扶持自己的經銷商,經銷商自身也要轉變營銷理念。相對其他賣場,他們的經銷商營銷理念比較單一,屬于守株待兔式的。對于一些剛剛入駐的品牌,經銷商應該多考慮如何拓展店外銷售,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隨著品牌化競爭的日益激烈,市場終將會淘汰一批經銷商。
王躍偉介紹,商戶們應該科學地看待這些問題,而不是“短視行為”,這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并不斷地發展壯大。
市場潛力依然巨大
記者查閱資料獲悉,目前中國是世界重要的家具生產以及消費大國,13億人口帶來巨大的需求。目前,中國的人均家居消費水平僅為5.48美元,而德國和意大利人均消費則在300美元以上,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以我市為例,記者走訪發現,多位裝修過房子的消費者一提起裝修新家都是滿腹苦水。許多消費者在前幾年家裝建材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發展過程中,吃虧上當后消費熱情開始打折。一些消費者有兩套房子或者多套房子,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輕易裝修。即使裝修房子,也不是認品牌,往往通過熟人介紹,又找到了一些“街頭游擊隊”似的裝修公司和小品牌產品,由于這些商家的產品質量差,利潤空間大,價格也比較隨意。在大多數消費者對建材家居產品沒有品牌意識的時代,吃虧上當后往往對行業失去信心,與商家進入了對峙狀態。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幾年前,周口老百姓購買服裝,大多喜歡去逛荷花市場。現在隨著消費觀念趨于理性和品牌意識的提高,購買服裝大多數從專賣店或者名品百貨商場購買,也不需要亂砍價錢或者找熟人。這位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周口的家居行業就像10年前的服裝行業和家電行業一樣。“家電也是這樣的,10年前或者更早以前,消費者購買產品時總是選擇找熟人托關系希望把價格降下來,害怕掉進陷阱。家電行業經歷過洗牌期之后,現在大多數消費者買家電產品時往往認可品牌,“空調類選擇格力、美的;彩電類選擇海信、創維”。
“雖然市場壓力很大,還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我們對未來還是充滿信心的。”在恒豐建材大世界從事某品牌地板銷售的行業人士表示,大家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商家要對家居賣場心懷一顆感恩的心,畢竟賣場的運營為整個周口家居行業的提速貢獻了很大的力量。與此同時,家居企業也不要避談洗牌、害怕洗牌,這是一個市場經濟的時代,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規律。大家要想好發展策略,充滿斗志地迎接未來,各個環節抱團取暖,才是渡過難關的至要法寶。
(原文標題為:周口家居行業“冷清”到何時?)
- 上一篇:江西定南縣香江家具城突發大火 消防部門迅速滅火
- 下一篇:紅酸枝家具:漫天漲價有時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