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行業 明碼容易實價難
在整個家裝消費過程中,消費者最擔心的就是由于商家價格不透明而花冤枉錢。希望“明碼實價”成為眾多消費 者的共同心聲。記者走訪四川瀘州家具商場發現,很多商家都表示大部分商品都在執行“明碼實價”。“明碼”有了,但是不是“實價”呢?記者走訪發現,60%以上 商家都表示,其實“明碼實價”執行起來很有難度。業內專家表示,要真正做到“明碼實價”困難很大,一方面是消費者有一種“不打折就不買貨”的心理;一方面 是商家標價虛高應對打折的表現。若有龍頭賣場、商家率先嚴格推行“明碼實價”,或可促成家居市場誠信交易、良性競爭的局面。
現象:“明碼實價”其實有名無實
記者發現,瀘州也有不少家具商場推出“明碼實價”的銷售模式。不少大賣場的家具名品也堅持全國統一零售價。雖然響當當的品牌知名度讓有的品牌產品不愁銷 量,但是習慣了打折、習慣了砍價還價的消費者往往覺得其還有很多水分,這讓商家叫苦不迭。“跟小廠家、小品牌相比,我們更注重產品質量,更注重消費者后期 的售后服務。”某家具經銷商表示很無奈,“如果我們一味地跟風低價銷售,那么我們就沒有辦法去完成良好的售后服務。”事實上,由于全國普遍暗淡的銷售行情 讓家具經銷商開始單純走價格戰路線,明碼標價已經成了虛無的招牌。業內人士稱,由于種種原因,推行“明碼實價”已經沒有實質意義,商家仍可“暗箱操作”。
調查發現,家具經銷商渠道管控能力低,導致統一定價難。建材、家具產品品類雜、非標準產品多、貨源渠道多元化。售后運輸、安裝成本也因區域而不同,所以 難以形成完善的價格體系和價格監管手段。即使廠家規定了統一的市場價格,由于產品尺寸不一致、不同區域經銷商的促銷行為、運營成本不同,每個區域的最終售 價也有所不同。
“除了促銷活動定“死價”,一般商家都會根據租金、運輸、運營成本或多或少打折。”某家居賣場負責人認為,實行“明碼實價”操作性低,意義不大,而最關鍵的難點在于當前建材市場產品未形成標準,商家運營成本不透明,廠商對貨源渠道的管控能力不足。
有家具業內人士認為,家具經銷商、代理商投入的成本不同,銷售價格難免有差別,“明碼實價”可以先從各區域間價格差異減小,各時間段價格變動降低等開始推行,逐漸實現實價銷售。
原因:同質化嚴重讓實價難“明”
家具明碼實價推廣難,業內人士認為這跟行業市場不成熟有關。“我認為現在家具實行明碼實價難度非常大。”某家居賣場負責人表示,現在國內家居市場并不成 熟,同質化嚴重,如果不在價格上下工夫,很多品牌無法生存。不過,明碼實價會不會是未來家具行業發展的趨勢呢?該負責人分析認為,至少在短期內可是難以實 現的。和家電、百貨等比較成熟的產業相比,家具行業目前尚未成熟,行業集中度低。他介紹,以家電為例,行業已經產生了幾大巨頭,能夠帶領行業走向更規范化 的明碼實價。
家具行業品牌集中度低。據相關數據顯示,現在全國規模以上的家具企業就有6萬家左右,再加上規模以下,就將近10萬家,品牌至少15萬個。”松鶴家具城責人小李感嘆,這么龐大的行業,管理起來難度相當大。
雖然高舉“明碼實價”招牌,但家具商家仍可暗箱操作。調查表明,當前商家還持著粗放型市場營銷思路,多數通過定期“價格戰”、“促銷戰”促成營業額。此 外,大幅度折扣、高額返現、商場補貼、抵用券等促銷手段使得商家在前期不得不標出虛價。消費者也會比拼品牌間的優惠程度選擇購買。
但值 得擔憂的是,商家在被消費者砍得無利潤可賺時,難免出現“商家將減少安裝、運輸、保修等附加服務”,變相降低運營成本,最終受害的還是消費者。業內專家認 為,合理的利潤是確保品牌正常發展,提供良好售后服務的保證。家具經銷商和消費者應該在售價上找到都可以接受的價格平衡點。
- 上一篇:60余萬元家具燒光 司機“分離術”保住車頭
- 下一篇:明年家具不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