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裝修擾民 補償代金券?
今年三月份,位于東北四環的宜家家居進行內部裝修,旁邊的方舟苑小區居民深受噪音困擾。雙方協商后宜家同意補償,但補償辦法卻是每戶居民每月得到50元或70元的宜家購物代金券。
不少居民稱宜家此舉太“寒磣人”,非但沒有道歉的誠意,更像是在促銷。今天上午,宜家相關負責人稱,代金券不是補償,僅表歉意,但該說法被居委會否認。律師稱,宜家有避重就輕嫌疑。
居民
代金券當補償金 促銷還是寒磣人?
方舟苑小區8、9、10號樓位于小區最南側,與宜家北側距離僅40米左右。今年三月,宜家開始更換隔熱材料,這可苦了這三棟樓的居民。
“電鉆打眼、電鋸切割鋼材、吊車卸貨,聲音刺耳,吵得大人孩子都受不了,有時早上晚上還開工,周六日也常加班加點。”10號樓南側一位住戶稱,他們家這幾個月白天很少開窗。
居委會也聯系了居民代表與宜家進行溝通,協商了兩個多月,宜家最終同意對這三棟樓的居民進行補償。
前天下午,方舟苑小區8、9、10號樓內貼出了宜家家居“補償”公告,但不少居民看了后反而心里更不是滋味。這張落款為“宜家四元橋工程項目部”的公告中稱,對這三棟樓居民的“補償”將以“宜家家居代金券”的形式發放,“南側居民70元/月/戶,北側居民50元/月/戶”,“補償”時間為四個月,代金券使用期為一年。
公告中還稱,“此事除居委會書記和三位居民代表,不再接待其他個人來訪”,居民如有異議需“自張貼日一周內以書面形式向居委會馬書記提出”。
對于這份公告,部分居民感覺“簡直是寒磣人”,“只能在他們店里消費,還這么多條件,一點兒誠意都沒有,更像是促銷”。也有居民表示,“談了兩個多月,能賠就不錯了”。
宜家
操作不違規 非噪音補償僅表歉意
今天上午,宜家家居北京(樓盤)商場公關負責人馬女士表示,宜家北京四元橋商場確實正在進行商場改造項目,包括商場內部改造施工及辦公樓區域改造。
她表示,宜家施工期間一直遵守相關規定,并盡力做了相關措施。方舟苑小區居民反映有噪音擾民后,工作人員與居民共同請了環境檢測有限公司,日間施工測噪結果符合規定。
所以雖然公告上寫有“補償”字樣,但代金券并不是針對違規操作進行的補償,而是很抱歉施工過程中對居民們產生了影響,所以才給居民發放的。
馬女士表示,如果居民對此沒有異議,公告一周后將由居委會代為發放代金券。若有異議,宜家四元橋工程項目部將與居委會書記及公告中所提及的居民代表協商。
居委會
宜家已認可是補償 但堅持付代金券
但對于馬女士的說法,方舟苑小區居委會負責人并不認同。該負責人表示,居委會和居民代表與宜家溝通的就是噪音補償一事,“宜家也已認可是噪音補償”。
該負責人稱宜家最初拒絕賠付,但最終同意對這三棟樓的居民進行噪音補償,雙方確定了補償范圍、時間、額度。
在協商過程中,居民一直要求現金補償,但宜家表示很難申請,堅持換做代金券,幾番協調后,居民代表只好讓步。
因不是現金,居委會又為受影響嚴重的南側住戶在60元/月/戶的噪音擾民補償標準基礎上,多爭取了10元代金券。
對于宜家所稱測噪結果符合規定一事,有居民提出,最擾民的噪音是電鉆電鋸的聲音,確定超過了國家標準,但測量時這類噪音較大的施工已經停了。
律師說法
居委會
有避重就輕嫌疑
做法違反法律規定
今天上午,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劉玲律師表示,宜家的說法,對于噪音事實的問題,有避重就輕的嫌疑。宜家公告是就施工噪音問題提出的協商條件,就是已經認可了噪音達到了擾民程度,具體的補償細節可看做是噪音費的條件。噪音費是就幾個月內整體施工擾民而言的,宜家測噪前的施工分貝數超標,也應付噪音費。
按照我國法律,賠償方式都應該以貨幣形式支付。代金券是商家的一種優惠活動,雖說代金券可以在購物中抵扣同樣等值的現金使用,但是,代金券不是貨幣,不是人民幣,不能作為賠償金支付的替代品。因此宜家的做法沒有法律依據。若宜家確認這不是噪音費,而僅僅是補償,居民還可以就以前的噪音要求宜家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