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仙游紅木古典家具業欲借品牌推進戰略實現新飛躍
針對本地紅木古典家具這一優勢產業眼下正面臨著知名品牌不多、核心競爭力不強、品牌擴大和保護機制尚不夠完善這一嚴峻挑戰,為了將優勢產業亮出特色,將特色產業進一步做強,在福建省質監局的支持下,日前,福建仙游縣政府面向全縣紅木古典家具廠商,召開了創建“全國古典工藝家具知名品牌示范區”動員大會,決心以品牌帶動戰略,促進本地紅木古典家具實現從小品牌向大品牌的飛躍。
仙游縣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之稱,根植于這片文化沃土的古典工藝家具制作,又稱“仙作”,堪與“京作”、“蘇作”、“廣作”3大流派媲美。目前,仙游縣擁有紅木古典家具生產廠家3471家,其中規模企業146家;有34個福建省名牌產品和20個福建省著名商標;2012年,實現產值202億元、稅收1.64億元,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逾6成,并遠銷到了東南亞、香港、臺灣等地區。2006年,該縣還被中國古典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美譽。
“推動‘仙作’家具品牌發展應樹立‘三心’,即恒心、良心和狠心。恒心是品牌創建的基石,良心是品牌維護的根本,狠心是品牌提升的關鍵。”在此次動員大會上,福建省質監局黨組書記施文以品牌“三心觀”,表達了當地質監部門強力推動“仙作”品牌發展的信念。
仙游縣紅木古典家具及制作工藝由來已久,但長期以來由于缺乏有效資源整合,產業一直處于散、亂狀態。以2006年為例,仙游縣有1000多家古典工藝家具生產廠家,但多以家庭作坊居多,又以貼牌生產為主,企業普遍缺乏品牌意識,行業內幾乎沒有真正叫得響的品牌。與其他在市場中持續走俏的古典流派家具相比,影響式微。
“2006年,仙游縣紅木古典家具產值達20億元,但這種以粗放式加工制作為主的業態,并未真正實現產業的振興。對于仙游這樣一個不產紅木的地方,如何利用稀缺的名木資源,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最嚴峻的課題。例如是做單純來樣加工的生意還是創品牌打天下?如何將加工制作向設計制作轉型?這些都是‘仙作’家具發展不可回避的問題。”現任仙游縣質監局局長蔡振鋒如是分析說。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仙游縣政府和質監部門開始了積極行動。而樹立“仙作”家具優質品牌形象則成為共識。據悉,2006年以來,在仙游縣質監局和相關部門的大力幫扶下,一系列促進當地紅木古典家具質量提升和產品升級的措施應用而生。包括:幫助當地大部分紅木古典家具企業建立信息檔案;定期開展產品標準執行、標識標注、體系認證、出廠檢驗記錄等檢查;引導貢名軒、龍威等企業主導制修訂了福建省首個紅木家具標準;以第三方RFID防偽識別系統為基礎,啟動產品質量溯源機制,對紅木家具進行三重質量服務(鑒定紅木材質、識別防偽信息、進行服務保障)等。
目前,仙游縣在紅木古典家具加工制作上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集聚效應明顯,產值已從2006年的20億元上升至2012年的202億元,并涌現出了以山中、三福古典、協立、懷古等為代表的龍頭骨干企業,全縣家具企業中有53家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15家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還有不少企業導入了卓越績效管理。今年1月,福建省木雕古典家具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又落戶仙游。目前,該中心正組織開展無損檢測技術方法研究,以此推動企業規范生產、質量提升。
但缺少在國內外市場有較大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品牌,一直是這幾年來產業規模和品質不斷提升的仙游紅木古典家具業的短板。
據介紹,借助此次已經啟動的爭創“全國古典工藝家具知名品牌示范區”活動,仙游縣要努力打造紅木古典家具業的“雙百“企業,即采用現代化管理模式、極具競爭力的百強企業和致力于精品創作的有生命力的百年企業。仙游縣工藝美術領導小組組長何錦馳說。
“創建無疑就是一次升華的過程,同時也是向世人展示‘仙作’發展成果的良機。”蔡振鋒高興地補充道。
為實現“仙作”家具品牌提升發展目標,目前,仙游縣正在加緊打造占地23.7公頃的古典家具博覽城、約13.3公頃的古典家具生產基地和16公頃的古典家具交易中心,而與之配套、旨在“筑巢引鳳”的33.3公頃的古典家具物流園也已經納入規劃。
仙游縣政府也明確表示,下一步,該縣將以科技創新、工藝創新、營銷創新和公共平臺建設為重點,通過加大宣傳力度、落實責任追究制度等,促進本地紅木古典家具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使仙游成為我國最主要和最具知名度的紅木家具集散地之一。
目前,仙游縣已出臺了獎勵企業創新的措施。“而將福建省木雕古典家具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升級為國家木雕古典家具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爭取參與紅木古典家具國家標準的制修訂等,也早已寫進了我們關于推動‘仙作’家具質量發展的計劃表。”蔡振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