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cite id="lz59x"></cite>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video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video></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del id="lz59x"><span id="lz59x"></span></del><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ideo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video></var>
<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var><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span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span></menuitem><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ins id="lz59x"><span id="lz59x"></span></ins>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20年淘回萬余件明清家具 青島藏家欲復原老工藝

導讀:
在青島也有這樣一位“腕兒”級別的藏家,他叫余偉新,用了20多年的時間,收藏了近萬件明清時期的老家具,從桌椅、書案 、供桌到床榻,應有盡有。而他鐘情于明清時期的老家具,完全是出于對明清家具折射出的古典文化的癡迷,這位藏家要借手中的藏品,全面復原瀕臨斷代的明清古典家具制作工藝。

余偉新的倉庫里堆滿了收藏的明清時代老家具.jpg

余偉新的倉庫里堆滿了收藏的明清時代老家具

剛剛結束的嘉德春拍中,一件清早期的黃花梨小方角柜以552萬元高價成交,再次讓明清古典家具收藏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 。而在青島也有這樣一位“腕兒”級別的藏家,他叫余偉新,用了20多年的時間,收藏了近萬件明清時期的老家具,從桌椅、書案 、供桌到床榻,應有盡有。而他鐘情于明清時期的老家具,完全是出于對明清家具折射出的古典文化的癡迷,這位藏家要借手中的藏品,全面復原瀕臨斷代的明清古典家具制作工藝。

20年藏得萬余件老家具

走進余偉新位于嶗山區棗山東路的收藏館,就像是走進了一座老式家具博物館。近兩千多平方米的收藏館里,擺滿了桌椅床榻,幾乎沒有立足的地方。“從上世紀90年代,我開始涉足明清時期老家具的收藏,現在收藏館里大部分的藏品,全部是從山東省范圍內買來的 。”青島韻生堂古典家具的余偉新經理說,20多年的時間里,他手中的古典家具已經達到了萬余件。

藏品數量多得驚人,但余偉新對每一件藏品都如數家珍。“最早入手的是一件清代乾隆年間榆木材質的椅子,最得意的藏品是明代萬歷年間的一件黃花梨材質的供桌,最不該錯過的是清代乾隆年間制作的一套嬰兒床。”每到一個儲藏間,余偉新都指著一件件老家具,仔細地介紹自己的藏品。

“一件好的老家具,你坐在它面前,看一整天都不會覺得乏味,不會感到累。”余偉新說。采訪中,他的每句話似乎都和老家具有關。用他妻子的話說:“他已經著了魔道了。”

借藏品可復原老工藝

據余偉新介紹,明式風格和清式風格是中國家具史的兩大代表。其中清式風格厚重繁華、富麗堂皇、尺寸寬大;而明式風格正好相反,設計上樸素大方、簡潔而富有設計感,從他的藏品就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這種差別。

“現代制作的家具,一般用實木或復合木材、金屬、皮或者玻璃等材質,采用鐵釘或化學膠粘合,而且生產線上批量生產,機器制作痕跡重且不耐用;而明清古典家具采用名貴實木,部件結合采用精密的榫卯技術連接,耐用性更強。”余偉新說,有感于此,他已經對自己手里的藏品做了系統的研究整理,要借助手里的藏品,完整地復原明清古典家具的制作工藝。

余偉新的辦公室里,擺著一件仿制的明式官帽椅。記者注意到,除了木料新舊差異,僅從外形上來看,這件仿品與一邊擺放的明代官帽椅一模一樣。“這件椅子,部件之間全部用榫卯結構嵌成一體,沒用一個釘子,更沒用一點兒粘合劑。”余偉新說。

修復一件家具要10道工序

對那些已經殘損不能再用的老家具,余偉新專門花錢聘請了老匠人,負責老家具的修復。在修復車間,一位老師傅正在仔細地打磨一塊木塊,準備修復一把椅子的靠背板。“椅子的靠背板被蛀壞,另挑了一塊相同材質的老木料 ,打磨后嵌進去。”工匠師傅說。

據這位師傅介紹,修復一件老家具非常不容易,先后要經過10道工序。包括分拆、清洗、去漆、選料 、配料、打磨、拼板、試裝、組裝、做漆面等10個環節。“每個環節都要非常仔細,否則很可能損壞原來的榫卯結構,導致難以復原。”工匠師傅說,缺損部分得找同樣的材質補完整,斷胳膊缺腿的還好說,最難的是器具浮雕部位,比如仕女、蝙蝠圖案,需用同樣的雕刻風格修補。

“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的工匠手法又不一樣,修理時心里得有譜,得虛心研究前輩匠人的活兒,可不敢馬虎損壞了原件。”余偉新說,而且中間還要對老家具進行蒸熏消毒,以去除老家具中的蟲子和蟲卵。

收集藏品越來越困難

由于藏品多,余偉新的收藏館已經庫滿,沒辦法擺放新的藏品。但他仍沒有就此罷手的打算。只要聽說哪個地方有好東西,還是立即趕過去搶貨。但現在民間的老家具資源似乎已經越來越少。“2000年以前,一年能收幾卡車老家具,現在一年跑遍全省,運氣好能收到三五件像樣的東西。”余偉新說。

不過,明清家具收藏市場逐年升溫,民間資本對明清老家具的追逐越來越瘋狂。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在剛剛結束的嘉德春拍中,一件清代早期的黃花梨小方角柜以552萬元高價成交 ,再次證明了明清古典家具收藏的潛力。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