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阻燃劑家具致癌風險大 消費者購買認清標識
日前,《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上的一項美國杜克大學最新研究顯示,為防止火災,一些用石油提煉物做的家居品,常見于沙發、窗簾、地墊、汽車坐墊等,在制造過程中會添加阻燃成分,它們會妨礙兒童的神經系統發育、引發癌癥。
研究人員發現,美國加州居民家的灰塵里含有的阻燃劑含量早已超過了安全上限。在32種不同的灰塵樣本中,檢測到了55種不同的阻燃劑化合物,其中有些化合物的濃度足以致癌。這些家居用品會逐漸釋放出有毒化學物質,尤其是有破裂時,有毒物質會“噴射”出來,融入灰塵里或被人吸進肺中。
根據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的檢測報告,市面上85%的裝飾材料已經具備了防火的特性,根本沒有必要添加這些化學物質,阻燃劑是一種防護過度的措施。
據悉,杜克大學該項研究指的有害阻燃劑主要指兩種化學物:一種是三羥甲基氨基甲烷,是一種含氯的致癌阻燃劑,由于其潛在的健康風險,早在1977年就被禁用于嬰幼兒衣物,但在沙發等家具方面仍沒具體規定;另一種是五溴聯苯醚。大量研究證明,溴系阻燃劑可以滲入到環境中,并隨著時間推移在活生物體內累積,破壞內分泌活動,影響甲狀腺功能調節,甚至可影響大腦發育,尤其是孕婦如果過量接觸,會直接導致新生兒出生體重過低、智商偏低及行為能力受損。正因如此,2005年后,部分美國生產商自愿棄用這種溴系阻燃劑。
在我國,紡織品中的阻燃劑也比較常見,多用于帆布產品、滌綸織物等。我國目前與阻燃劑相關的標準有兩個:一是2012年新出臺的針對塑料家具的有害物質限量標準GB28481-2012,并將于2013年7月起正式實施。該標準對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這兩大類溴系阻燃劑的使用,給出了具體的限量指標:每公斤添加不得超過1000毫克。二是,2006年由公安部制定的GB20286-2006《公共場所阻燃制品及組件燃燒性能要求和標識》,該標準主要針對公共場所的產品(包括沙發)進行阻燃性能把關,比如酒店、賓館等的沙發、床墊等。
在家具中添加阻燃劑一直都是歐美家具業的趨勢,國內也有不少聲音呼吁國家出臺阻燃標準,但隨著歐美一系列環保政策的出臺,阻燃劑近年來的發展又受到了限制,品類也被進一步篩選。按照國家《阻燃制品標識管理辦法(實行)》規定,阻燃制品應經相關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并施加阻燃制品標識,消費者在購買時要認清。
為避免家具中阻燃劑對健康的影響,有幾條建議供參考:
1、最好購買亞麻或羊毛等天然材質的家居品,它們本身有耐火特性;
2、及時更新破損家居品;
3、常用濕布擦去家中灰塵;
4、接觸家居品后要徹底洗凈雙手,減少進入人體的阻燃劑數量;
5、居室多通風。它可以直接降低室內阻燃劑污染物濃度;
6、冬天用電熱毯,如果買的是阻燃床墊,會加快床墊中阻燃劑的揮發,而揮發的阻燃劑顆粒很有可能直接附著在電熱毯或棉被里,因此如果冬天用電熱毯的話,應該把電熱毯及棉被多拿出去曬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