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環楚門鎮:家具產業名都
楚門鎮地處浙江東南黃金海岸線,位于玉環縣北部、楚門半島中心地帶,是全國著名的“文旦之鄉”。全鎮陸地面積37.5平方公里,下轄行政村28個,居委會9個,總人口12萬人,其中戶籍人口5萬人,外來人口7萬人。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偉大實踐,楚門鎮已成為文化繁榮、環境優美的經濟強鎮,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千強鎮第171位,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鎮創建先進單位等榮譽,是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全國和諧發展明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中國閥門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基地、浙江省級中心鎮、浙江省十大江南經典小鎮,是中國水暖閥門、中國新古典家具精品生產采購基地的主要產區。2010年12月,楚門被列為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試點鎮。
一千多年前的楚門古鎮,境內東面山區和塘垟一帶已有人居住,而平原則是船舶出入的海灣,丫髻山與西青山形成海中峽門。元朝至正年間(1341-1367),筑塘圍墾后,曾有楚樹叢生,故稱“楚門”。晉至五代初年,楚門隸屬樂城、永嘉不一。五代開平二年(908)至宋、元屬樂清縣。明洪武二十年(1387)楚門設千戶所,信國公湯和筑楚門城;清朝雍正6年(1728年)歸玉環廳;民國時期為鎮,屬玉環縣;解放后沿用原名至今。
楚門文化底蘊深厚,從宋代戴明于1175年創建皆山書院,到現代涌現的著名作家葉文玲、葉鵬兄妹等,無不顯示出文化古鎮蓬勃的人文魅力。經過千年的傳承和發掘,楚門創造并保留了許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民俗文化精品,抬閣、梗杠、千秋、五獸戲龍、八蠻、馬燈、旱船、高蹺等民間藝術異彩紛呈。古跡文物豐富多樣,極具保護價值,現有文物保存價值的古跡就有40多處。楚門旅游文化資源豐富,以歷史名人迭出,人文景觀眾多的東西村歷史文化村和楚洲文化城、南山公園等文化中心為主的休閑勝地已成為該鎮的旅游休閑勝地。
近幾年來,楚門鎮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鎮域經濟實力進一步壯大。2011年實現全鎮生產總值170.69億元,是2007年的1.5倍,年均增長10.7%;財政總收入8.6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90億元,分別增長20.81%和26.45%;村級集體經濟收入71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4萬元,分別增長41%和10%。
工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11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69.23億元。閥門、家具兩大主導產業總產值141.1億元。楚門鎮是中國閥門生產出口基地、中國閥門產業升級示范基地和新古典家具生產出口基地,被譽為“閥門王國,家具新都”。建設成楚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搭建產學研一體化平臺;新增發明專利和品牌總數累計96項,被評為市科技強鎮。科技產業功能區基礎設施和園區管理逐步完善,入駐企業達到326家,園區產值占61%,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節能減排成效明顯,萬元產值綜合能耗累計下降67.2%,被評為全市“十一五”節能工作先進單位。
現代農業穩步發展。培育農業龍頭企業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3家;建成彭宅無公害楊梅基地、千畝糧食基地。“楚門文旦”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第三產業日趨興旺。鎮內有木材、副食品、果品等各類專業市場10多個,歷來是區域內的商貿重鎮,玉環商展中心和現代家具城是浙江省最大的家具專業市場,成功舉辦了五屆玉環國際家具博覽會和六屆機床模具暨工業裝備展,機床模具暨工業裝備展已成為浙東南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效益型專業展會。2009年11月12日開業的中國水暖閥門城一期總面積6000平方米、入駐企業60家,是浙江省首家水暖閥門產源地市場。文旦果品市場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柚類批發市場。世貿中心大酒店等啟動建設,永興村鎮銀行、臺州商業銀行等先后落戶,神州、海西供應鏈等物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產源地市場群建設形勢喜人。
城市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近年來,楚門鎮緊抓中心鎮建設的歷史機遇,立足于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城市,加快構建以“五縱四橫”為主干,以“三橋”為紐帶的新的城區框架,著力提高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城鎮品位,形成了水鄉澤國和現代城鎮和諧結合的獨特品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迅速,完成76省道復線楚門段、環保路和家具城至漩門大壩、南興街改造等一批主干路網建設,紅照路、昌業路南北延伸等工程有序推進,五縱四橫交通網絡基本形成。
城市化進程加快。高標準完成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和中心區控制性詳規、小城市三年行動計劃編制,規劃區面積由9.6平方公里拓展到13.9平方公里,城市化率達到67.36%;完成境外引水工程楚門段、市民廣場一期工程、規劃展示館、環湖路停車場、垃圾中轉站建設,動工建設鎮社會公共服務中心、鎮行政審批中心、玉環縣第二人民醫院;南濱花苑、柳溪小區、華龍時代廣場、聞鶯小區、新民小區等一批住宅小區建成投用或正在建設,全面啟動濱江望湖區塊開發,整體推進舊城改造和老街保護,城市形象不斷提升,城市功能不斷完善。
新農村建設卓有成效。完成南門河水系貫通、田岙溪坑治理、山區小流域農業生態整治,實施大南塘河整治,建成通村公路30.54公里,新增全面小康示范村1個,完成村莊整治13個,余家高山移民和東門、小王、城郊等村農房改造實質推進。富農強農、“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清潔家園創建在全市名列前茅,“十年樹木、百年樹企”行動反響良好,全面完成金屬熔煉行業整治,獲評國家級生態鎮和全市“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先進單位。
未來五年,是楚門全面實施小城市培育試點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現代新型小城市、實現“十二五”更好更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楚門鎮將緊緊圍繞“建設現代新型小城市”的總體目標,大力實施“家居產業名都、濱海活力名城、人文生態名鎮”三大戰略,以人民安康幸福為價值取向,著力提升城市品質,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加快經濟、社會、政府三大轉型,全力創新、全面跨越,建成全省一流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