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邦股份2018年中報凈利比增47.53%,大定制發展格局初定
志邦股份發布了2018年中報:其中,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為10.42億元,同比增長25.6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95億元,同比增長47.53%。

從去年上半年和今年上半年的數據對比來看,營收和凈利潤都在保持著平穩的增速,雖然營收增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對于櫥柜為主要營收構成的志邦股份而言,受制于櫥柜行業終端銷售趨于飽和,整體增速下行的趨勢,增長速度出現下滑在所難免。換言之,在整體增速并不盡如人意的前提下,能保持營收在25%以上的增速,志邦股份的業績表現值得肯定。
志邦廚柜成立于1998年,自成立以來,一直從事整體廚柜業務,是中國櫥柜行業的早期開拓者,從廚房定制向大定制轉變,加快推進廚柜、衣柜、木門的全品類、品牌布局。近幾年,通過“大定制”發展戰略,已形成“志邦”、“法蘭菲”、“IK”等眾多品牌,銷售渠道分為加盟、直營以及國內外大宗業務。
從志邦股份披露的年中報來看,數據量相對較少,億歐家居根據披露情況對上半年志邦股份的情況做出了一些分析:
櫥柜業務發展遇瓶頸,大定制發展格局初定
由于定制家具行業市場競爭較為激烈,是否擁有優質、高效的銷售渠道也成為定制家具企業能否在行業內成功立足的重要因素。志邦股份的銷售渠道以加盟為主,直營為輔,同時大力開展國內外大宗業務。截止2018年6月30日,公司零售渠道網絡遍布全國,經銷商合計1553家,店面1891家。其中,整體廚柜經銷商1143家,店面1385家;定制衣柜經銷商410家,店面506家,初步形成“大定制”發展格局。

上半年,櫥柜門店的增幅明顯減少,相對來說,衣柜門店的增幅較大,但同比2017年下半年,櫥柜、衣柜的整體增幅均有所放緩。單獨看櫥柜門店,2018上半年,僅增長了50家,但上半年招商中心新招加盟商廚柜有155家,這組數據說明,櫥柜門店的增速降低不僅僅是因為新開門店數量低,更重要的原因是,志邦股份的原有門店很大程度上出現了關停,經銷商流失。
經銷商模式作為志邦股份的主要收入構成來源,其中任何一個方面出現問題,都不利于志邦股份的經營發展。所以未來,除了依靠定制衣柜等其他品類進行線下渠道的拓展,打開櫥柜瓶頸的局面,對于經銷商的維護也成為志邦股份的必由之路。
這可能與志邦股份直營模式作為開端的基因有些關系,實際上,志邦股份是在2013年才做出了銷售渠道的改變,這一年,志邦股份將北京、上海、重慶、武漢、南京五家直營子公司股權對外轉讓變為經銷商,正式開始了經銷商模式的大范圍推廣。
延伸閱讀:“志邦廚柜”到“志邦家居”的轉變,更加匹配公司業務
投資澳洲IJF,國際業務發展勢頭良好
志邦股份另外一個渠道變革的特征則是在海外業務上,2015年專門成立外貿部,積極參加國內外展會,拓展海外市場。
在今年上半年,志邦股份在海外市場的布局也沒有停歇,較大的事情是投資了澳洲 IJF,以667.40萬澳元,收購了其47%的股份。據了解,IJF主營廚柜、衛浴、衣柜等木質產品,是澳洲領先的家具和裝配承包商,專注于公寓、醫院、辦公室和酒店項目,服務范圍涵蓋項目設計和裝配采購等,對成本、時間、范圍和質量的管控成熟,供應鏈管理能力優異。
另外,IJF在澳洲廚柜行業具有54年的項目管理經驗,與當地大型上市房企及總承包商有多年的良好合作關系,具有較高的客戶滿意度。通過此次投資,借助IJF公司在海外市場多年的深耕細作,志邦將進一步提高海外市場占有率,提升志邦國際品牌影響力。
除了澳洲市場外,志邦股份在美國華盛頓特區和紐約市場的也取得了進展。報告期內,志邦股份的國內業務實現收入1.7億元,同比增長47%;國際業務實現收入0.4億元,同比增長64%。
品類延伸,志邦木門初見成效
在木門的品類拓展上,志邦股份沒有采用新的品牌名稱,而是采取了相對保守的打法,沿用了“志邦”的品牌名稱,志邦木門在項目啟動不足一年的時間內,實現了首批研發產品與一期工廠建設項目的完成,首個終端標準形象店面的建成落地,并快速向全國加盟商推廣傳播產品和品牌,僅上海和廣州兩場展會取得意向加盟商100余家。
從廚房定制向大定制的轉變,志邦股份在今年顯然加快了推進廚柜、衣柜、木門的全品類布局的步伐,除了瞄準客單價提升帶來的業績增長,以防被落在趨勢的后面恐怕也是志邦股份在緊追不舍的原因之一。
雖然志邦股份還沒有提到過多關于整裝的布局,但作為上半年最火熱的熱詞之一,相信志邦股份也不會錯過這個熱點,畢竟在全屋定制的熱潮之下,志邦股份也趁勢入局了。
(作者:史艷菲 原標題:志邦股份營收10.42億元,同比增長25.69%丨定制股半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