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辦民俗古家具暨宜昌精品文物展開幕
5月18日,裝飾一新的秭歸縣博物館展廳內人頭攢動,秭歸首屆民俗古家具暨宜昌精品文物展正式拉開帷幕,一場穿越千年的對話正在上演。
走到民俗古家具展區,來自宜昌的鄭女士駐足許久:“我也是秭歸人,老家在青灘,98年舉家遷到宜昌。記得以前家里也有一些這樣的雕花木制家具,因為老舊,搬家的時候都丟棄了,今天看見這些,過去的那些事又回到了眼前”。
民俗古家具展是本次展覽的主要內容之一,分婚嫁、抓周、祝壽三個展館,從不同側面表現秭歸的人文風俗。古樸的造型,精美的雕花,斑駁的油漆為文物賦予靈魂與生命,引起許多現場觀展者的鄉愁。
展覽的另一個主要內容是宜昌精品文物展。秭歸文物局局長余波用“規模最大、文物最多、最為系統”來形容本次展出。據悉,本次展覽展廳總面積超過800平米,共展出文物100多件,其中一級文物9個,二級文物7個,展出類別涵蓋青銅器、瓷器、玉器、石器等多個品類,歷史跨度從西周到民國,不僅是秭歸縣搬遷以來的第一次,放眼整個宜昌市也是難得一見。
延伸閱讀:山東水落坡仿古家具崛起 海內外熱銷
展覽配有全程免費講解,來觀展的小學生是聽得最認真的。來自實驗小學的蘇舟說:“好看又有趣,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我會經常來。”秭歸博物館承諾,展出期間,無論孩子們什么時候來觀展,都會優先提供免費講解。
看見自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彩繪瓶“被擺放在展廳中央最顯眼的位置,長陽博物館的來訪人員非常自豪,如數家珍地為周圍的群眾進行講解。本次展覽除秭歸本地文物外,還得到了宜昌、長陽、枝江、當陽等8家博物館的大力支持。
據了解,秭歸全縣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保護點363處,可移動文物5442件(套),東門頭遺址出土的“太陽人”石刻是迄今中國發現最早的一件太陽圖騰崇拜石刻文物,曾作為上海世博會展出的中國館八件國寶之一。
(記者:向紅梅 原標題:讓文物活起來 秭歸辦民俗古家具暨宜昌精品文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