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cite id="lz59x"></cite>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video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video></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del id="lz59x"><span id="lz59x"></span></del><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ideo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video></var>
<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var><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span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span></menuitem><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ins id="lz59x"><span id="lz59x"></span></ins>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捐婚房家具 重現閩南僑鄉婚俗文化

導讀:
劉灑治夫婦向晉江市博物館捐贈出一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婚房家具及婚嫁用品,體現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閩南僑鄉婚俗文化。

60年前,晉江僑鄉的婚房是怎樣布置的?都有著怎樣的一些婚俗和陪嫁品?

蔡芳永、劉灑治夫婦捐贈的婚房用品

蔡芳永、劉灑治夫婦捐贈的婚房用品

近日,晉江永和鎮坂頭村的香港鄉賢蔡芳永、劉灑治夫婦向晉江市博物館出一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婚房家具及婚嫁用品,包括有九曲雙只橋34堵金漆木雕眠床、金漆木雕五抽屜大連柜、三抽屜中連柜、金漆木雕臉盆架、金漆木雕四尖方櫥(衣櫥)、2條紅漆地描金長椅等,還有閩南傳統婚俗女方陪嫁所需的物品等。雖然歷時半個多世紀,但不少主要捐贈品至今完整如新。

劉灑治說:“這些捐贈品都是自己當年的結婚用品,很有紀念意義,目前五個子女也都在香港,捐贈給博物館,希望為以后子孫回鄉多留一個念想”

晉江市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蔡芳永、劉灑治的這批捐贈也是今年晉江市博物館接收到的第三宗社會捐贈,此前有民間捐贈了1938年晉江賴厝街修水利建衛生院石碑1方(件)、東石菌江黃氏后人捐贈一份清康熙圣旨。晉江是慈善之都,文物慈善屢見不鮮,社會捐贈一直是晉江市博物館藏品的重要來源之一。蔡芳永、劉灑治夫妻所捐的這批藏品保存得完好、完整、完備,除了婚房家具外,還有婚俗的相關用品,體現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閩南僑鄉婚俗文化。”

晉江市博物館給蔡芳永、 劉灑治夫婦頒發捐贈證書

晉江市博物館給蔡芳永、 劉灑治夫婦頒發捐贈證書

坐著“花轎”

從龍湖嫁到坂頭

這批捐贈物品,原來一直放在蔡芳永、劉灑治坂頭村老家古厝二樓。

劉灑治說:“因為公公在菲律賓營生,所以他們夫妻在新婚后的兩三年里,也陸續離開了老家,經香港中轉,去了菲律賓,雖然后來1986年返回香港定居,但是晉江老家的這個房間一直還是保留著原來的布置。”

說起當時結婚的情景,劉灑治還記憶猶新:“我的娘家在龍湖,當時婚禮是按照傳統古禮舉行的,坐著八人抬的花轎,從龍湖翻山嫁到坂頭來。當時婚禮還比較隆重,除了有宴席外,還演了三晚的戲。”

此次捐贈中的一些物品,如漆籃、剪、尺、熱水瓶、水杯,甚至是腳桶尿盆等就都是劉灑治從娘家帶來的陪嫁品。

如今古厝因為晉江“高鐵新區”的建設而即將拆遷,80歲的劉灑治也帶著家人從香港回到永和,提前對老宅的相關物品進行整理。她說:“‘高鐵新區’的建設是一項民生工程,有利于地方的發展,對于高鐵新區的建設理應支持。”

延伸閱讀:浙江平湖姚某向市博物館無償捐贈近代家具

捐贈的四尖方櫥(衣櫥)牌樓上刻有兩位西洋人和家具的定做時間

捐贈的四尖方櫥(衣櫥)牌樓上刻有兩位西洋人和家具的定做時間

婚房家具漆金

用掉半斤黃金

在閩南的婚俗中,女方陪嫁有生活用品,男方則要提前準備婚房所需家具。

蔡芳永的父親出洋在菲律賓,家中的婚事由母親和族親幫忙籌備。蔡芳永的堂妹、70多歲的蔡碧云還記得當時的情景:“婚禮雖然是1961年舉行,但是1958年家里就開始定制婚房的這一批家具,當時家中還拿出了半斤的黃金,給師傅們用來為家具漆金。”

近日,晉江市博物館組織人員到坂頭村拆運這批家具時,由于不少家具的體量大,無法從樓梯搬下,不得不從二樓的陽臺吊出,這也引來了不少附近村民來圍觀。其中,今年87歲的蔡乃電和他的弟弟蔡乃信正是當年負責制作這一批婚房家具的老師傅。

蔡乃電說:“這一批婚房家具的工藝在當時屬上乘,備料、木工、刻花、油漆、安金等制作流程多,參與的師傅也多。主人家在當地是富有的華僑家庭,家具的安金確實用了半斤的黃金。此外,在刻花上除了傳統的戲曲人物雕刻外,還根據主人家的要求,為四尖方櫥(衣櫥)做了牌樓。牌樓上的刻花有兩位西洋人,這也是當時一些華僑家庭喜歡的中西合璧的樣式。”

這一批婚房家具還具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代特征:如梳妝桌有“同心同德”“建國建家”的字樣;金漆木雕的中連柜中還有“建設社會主義,提高新技術革命,改進農業大生產”的字樣。

如今,這批婚房家具和婚俗用品已經“入住”晉江市博物館,博物館也將于今后擇機進行展出。

(記者:董瑞婷 林清哲原標題:永和鄉賢將自己60年前婚房家具捐給晉江市博物館 )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