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匠火眼金睛辨紅木家具真偽
圖為王道林用鑿子鏟
“我現在手上接的活要忙到3年以后。”王道林說。
今年66歲的王道林做木匠已50多年。50歲時,他在荷花池小區開了個木匠店,專業從事紅木家具的維修、收購與出售。
現場感受精工細作
昨天上午,記者在荷花池小區南門看到,王道林正在對一塊雕花板進行維修。
荷花池小區的陳先生,家里有一張晚清時的紅木大床,在一次搬運過程中,大床正面一塊花籃上的花紋,被碰壞一小角,這讓他很心疼,于是求助于王道林。
王道林先對花籃“傷處”進行清理,然后找來一小塊紅木,用木工膠粘上去,接著拿來鋼絲鋸,按照左邊的樣式鋸出一道弧線。最后,拿來鑿子、榔頭等,在小塊紅木上雕出一朵小花,這朵花與左邊一樣對稱。
記者算了一下,修復這個花籃,王道林只用了半小時不到,全部是手工,工序分為鋸、鑲、鏟、銼、磨等,一氣呵成。而66歲的王道林“臉不變色心不跳”。
老木匠一眼看真贗
據王道林介紹,他的父親是木匠,他十二三歲時就跟父親學手藝,是木匠中的細料木匠,曾經參加過揚州老市政府、珍園飯店的修建。50歲病退后,對紅木家具倍感興趣的他,在小區南門開了個木匠店,繼續干老本行。
“我不但修紅木家具,還收購、出售紅木家具,并免費為居民鑒定。”王道林告訴記者,前天,一位居民花2萬元買了一張古式椅子,送到他這里來鑒定,他一看就是現代的。晚清、民國的紅木家具純手工,雕的人物、花卉“有鼻子有眼”,現代的通過電腦合成,遠看像個樣子,近看不能看。
老木匠越來越稀罕
“我曉得的揚州幾個老木匠,可能只有四五人了,現在也沒有人愿意學。”王道林說。
王道林告訴記者,他的家里、店里擺滿了急需修復的紅木家具,就是現在不接活,手上的活也要做3年。他想找個徒弟幫幫忙,但就是沒有人愿意,其實,這門手藝學好了,收入并不比本科畢業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