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家居奢侈品發展之路 家具產品附加值促價格提升
提到奢侈品,人們會瞬間聚焦到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包、名表、豪車品牌上。Richard Mille是腕表界中當之無愧的奢侈品,而如果按照國際標準行業分類來看,腕表屬第4類,家具行業屬第8類且已被國家認定為奢侈品行業。
家具與奢侈品間究竟有多大關聯?8月15日,北京晚報、北京家居行業協會與Richard Mille攜手,共同舉辦首屆跨界思享會,大咖齊聚,共話家具奢侈品的發展之路。
家具產品附加值促價格提升
劉晨 北京家居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家具應歸屬于奢侈品的范疇之內。而奢侈品的主要特征,通常是氣質高貴、工藝精湛、品質卓越;主要功能則是幫助擁有者體驗更加精致的生活,彰顯雄厚的經濟實力、社會地位、身份認同感和高雅獨特的品位。從經濟學角度上來講,奢侈品具備一個比值:無形價值與有形價值之比。拿Richard mille的腕表舉例,有形價值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而無形的價值則是它文化、品牌、設計和感受的注入。我們經常覺得國外的東西更好,本質是什么?歸根結底,是由于高消費標準倒逼出了更高的生產標準。我們原來崇尚能用就行、便宜就好的標準;而現在家具行業已經到了作品階段,首先要從理念、無形價值、有形價值出發,再到精工細作、鉆研考究,最后到達作品階段。
現如今,國內消費人群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一是富裕人群,努力追求排他消費、價格壁壘和稀缺程度;二是富有人群,介乎于富裕之間;三是白領。按國人現有的消費奔放程度來看,可以很負責任地說,已經遠遠超過了國外成熟的富裕階層。
為何國外的家具賣得貴?因為他們的家具中包含了核心的文化價值且不失經典。所謂經典,就是要經受得起時間的考驗,而品牌的精華無外乎就是兩個字:文化,無論是歷史還是創新,都源自于文化。家具產品賣得貴其實不是目的,貴只是可以讓企業將家具做得盡善盡美、經久耐用、精益求精。一來,可以引領行業進一步響應國家提倡的工匠精神、響應供給側改革精工細作;二來,還可以將產品的溢價能力做出來、把企業的舒適度做出來,這才是中國家具行業跨越式的發展。另外,時間價值也是包含在家具產品價格中的,打個比方來說,選擇黃花梨或是紅木家具,一定是具有傳代價值的,這種時間附加值也有它獨特的消費價值。
行業要創造融合新業態
郝麗萍 北京家居行業協會執行會長
家具行業如何創造新業態是值得深思的問題。無論國產產品、還是國外進口產品,如今工業設計、工業文化都已經提升到了一定高度。大家紛紛開始重視起設計,而這里所提到的設計,不僅僅是室內設計,還是指如何能將設計和科技結合起來。
再者來說,精神的奢侈和富有也是非常重要的。舉個例子來說,為什么TATA木門可以在市場上做得這么好?之前,我到意大利去參加紅星美凱龍組織的米蘭理工大學課程,我是本著學習的態度去的,但給我印象最深卻是TATA木門的員工,大家出國當然都會選擇自己最好看、最時尚的衣服穿,但TATA木門的員工卻統一都穿著TATA的工服,這就是為什么這個品牌可以做得這么好的最好的例證。
賣場要努力與高端產品匹配
劉志萍 集美控股集團執行總裁
人們對奢侈品的消費是與文化、愛好、所受教育緊密相關的,有些人對奢侈品是真正深愛,有的人則是隨波逐流。其實無論奢侈品消費還是購買,都跟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比如國外的產品,到了我們國家之后,有些東西就完全走樣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我們的重視,要在引進奢侈品的過程中,把與之相關的文化學到。
很多人現在消費時會考慮性價比,但現在整個社會都在提升,作為賣場來講,要學會不斷與高端產品相匹配,因為賣場也需要提升、改造,要打造更好、更高的平臺;要把賣場與科技、高端服務和文化之間的關系處理好,提升經營環境與品質,進行升級改造,爭取三年內打造一個以新興業態引領現代服務極具發展的家居賣場。
家具企業要走在市場前端
安鐘巖 北京豐意德董事長
豐意德家具已經做了20年的時間,最開始其實是為了資助幾個留學生的回國創業夢,在東三環一個破舊的工廠里,設計了一個約800平方米的展廳,布置了1700平米豐意德簡約的家具。那個時候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家具企業要走簡約風格路線,但就現在來看,那些從1998年開始使用的家具,到現在都還是不過時的。中國的明式家具就是簡約風格的,國外的簡約家具也吸納了一些明式家具的元素,而我認為,家具產品其實是無國界的。之前去意大利,看到老工匠的一絲不茍和百年老店的精益求精,真的很感動,意大利的東西確實很貴,但貴在貨真價實。家具企業應該永遠走在市場前端,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企業要走“大家居”路線
劉萬友 北京藍色早晨家居CEO
藍色早晨主要是做流通的企業,但任何企業都應該圍繞著消費者不斷進行研究。近兩年,隨著消費觀念的轉變,大家對奢侈品的理解也在發生變化;但仍然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高端產品的內涵。根據目前趨勢,企業自身也在發生轉變。統計銷售年齡階段分布時發現,85后的人成為了消費主力,因此企業下一步的計劃就是把國際上適合中國消費者生活方式的、美的東西引進來。
什么是美?美是整體的。但二、三線城市的人對事物、產品的看法,還停留在很基礎的層面上,因此,美的標準是不統一的,但好的東西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人們向往的。其實國內現在的生產工藝,在老外來看都表示很驚訝,認為我們的生產水平完全能夠超越他們。家具企業不能只考慮家居行業中的“家居事”,還要將生活方式這一塊也考慮進去。
延伸閱讀:奢侈品牌跨界家具 生意如何?
傳統工藝需要被發揚
楊波 元亨利董事長
紅木家具奢侈品的定位可以追溯到2005年全球首屆奢侈品展覽上。那一年,展覽上的所有亮點都集中在紅木家具上,同時黃花梨也被推到了大眾面前。紅木家具不僅是奢侈品,還是具有升值和收藏價值的藝術品,真正能夠從宋代使用到現在的家具,一定都具有升值、收藏的功能。如果只是單純的將紅木定為奢侈品,可以傳承多少年就會成為值得深思的問題。
發展紅木家具,在一定程度上會出現材料稀缺的問題,像大紅酸枝這種材料,現在已經很難進口了。現階段人們希望在生活品質和品位上得到提高,那么首先應該從視覺、感覺上做出提升。家具行業的高端產品越來越少,如果可以把傳統工藝發揚下去,將會是行業的發展前景。
產品中有不可忽視的附加值
吳晨曦 TATA木門創始人
TATA的企業定位是中高端產品,且產品的產出量很大,現在市場上大約有40萬的客戶在使用TATA的木門。企業去年在天貓上的銷售額是16個億,線下其他地方銷售額可以達到六、七十個億。TATA的木門可以定做,木門上可以添加使用者的名字或姓氏,這種門的銷量非常好,但其中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步驟,因此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是產品的設計附加值、產品附加值和創新附加值。
天貓上也會銷售四五千、五六千塊錢的碳化木門,這種門上會增加一些科技性的附加產物,比如貓眼加攝像頭等,而這些嘗試,創新,始終離不開企業人盡皆知理念——做最好的門。
產品需深入挖掘才能不斷提升
關毅 太和木作創辦人
太和木作是很小眾的品牌,每年產量很小,一年大概有200件家具左右,跟大規模的生產廠商沒法比。但就像愛馬仕這個品牌,之前是做馬鞍的,是非常小眾的品牌,而且產量不高,如果質量得不到保障,那么不可能發展成如今的樣子。
其實太和木作的主流產品可能就只有一件,那么它的附加值就很顯而易見,企業不會大規模地進行流水線的生產,那么到最后只能在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上做文章。
既然是做品牌,那么就要不斷地增加溢價,要在高度和深度上去發展,爭取避開同質化競爭,去做一些“人無我有”東西。作為品牌來講,要拔高高度,只有深入挖掘,不斷提升,消費者才會感受到產品的深度、底蘊、藝術價值甚至是文化價值。
(記者:張鑫宇 原標題:探尋家居奢侈品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