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燈飾和東莞家具建立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
剛剛結束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小米手機創始人雷軍表達了他的煩惱。
在人大廣東代表團全體會議上,雷軍說:“市面上賣的小米手機中,有30%-40%都是假的。外觀一模一樣,里面的產品、體驗、性能都極差。”同時,他也贊同阿里巴巴董事長馬云說的“望像治理酒駕那樣打擊假貨”。
一方面是假小米泛濫,另一方面,近五年來引領中國智能手機潮流的小米,亦曾面臨專利困局—遭到愛立信的起訴和董明珠的指責。
如今,知識產權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國內外越來越多的知識產權爭端進入公眾視野,專利數量激增,專利交易市場也隨之誕生。
3月12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的“兩高”報告。在周強的報告中,廣東被提及2次,廣州被提及1次。在曹建明檢察長的報告中,廣東被提及了4回。總共7次亮相中,最亮眼的是廣州知識產權法院。
“高新區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最核心的優勢是吸引了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落戶,同時還有一系列知識產權服務企業的誕生。”廣州開發區科創局知識產權處處長鐘梓堅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作為廣州開發區綜改標志性項目的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已成全國知識產權司法改革的先行者。
這當中,結合中山燈飾、順德家電等廣東特色區域產業而生的國家單一產業快速維權中心,則是亮點中的亮點。
單一產業快速維權
2月28日,首個國家級知識產權評估認證機構投入運營,該機構是專業從事知識產權評估和企業價值分析的認證機構。在此之前,國務院已正式批復同意在中新廣州知識城開展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借此寄望廣州開發區能在2020年前探索出一條覆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的“全鏈式”綜改新路徑。
兩高報告中成為亮點的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成立于2014年12月16日。
一年多之后,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以中、英、法、日四種文字對外發布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白皮書,以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認同。白皮書顯示,互聯網領域的知識產權侵權形態呈現出多樣化、隱蔽化、動態化的特點,侵權行為的認定、證據的取得、法律適用等方面面臨新的難題。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通過審判積累了經驗,將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更多司法保障。
延伸閱讀:原材料價格狂飆 東莞家具業被逼轉型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工作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2016年,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共受理各類案件9692件,比2015年增長96%。其中審結8300件,結案率達到85.64%,同比提高24%。快速維權援助中心是廣東在知識產權保護上的一大亮點。自2011年中山成立全國首家單一行業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援助中心—中國中山(燈飾)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以來,廣東省共獲批新建東莞家具、順德家電等6個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至今廣東省累計建設國家單一產業快速維權中心達到7家,探索出一套“快速授權、快速維權”的新機制。
得益于此,廣東的知識產權綜合能力、保護能力、創新能力、服務能力均居全國第一。
知識產權交易實質性突破
知識產權交易是知識產權保護之外的另一要素。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為此設計出一套評估模型,通過參考過往交易價格、行業熱度等參數,對知識產權的價值進行科學評估。
據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副總經理鄭玉林介紹,在他們的幫助下,廣州市一家科技企業在極短時間內通過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權質押登記備案,獲得銀行的1500萬元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該貸款通過五項專利及其他資產作為擔保物,由廣東省粵科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擔保。這筆融資解決了該企業的生存問題,也標志著廣知中心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上取得實質性突破。
廣東省產權交易集團控股的廣知中心,是全國第一家以知識產權交易為主的產權交易場所。
“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就是知識產權領域的‘上海證券交易所’,通過提供交易場所和評估促進知識產權的轉化,既可以促成交易進行產業化,還可以利用專利質押融資。”鄭玉林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廣知中心的管理人員會為企業列出商標、專利的明細表,為每一個知識產權作出價值評估,讓企業知道自己‘無形資產’的市場行情。”
目前,廣知中心已實現知識產權的商品化、產業化、金融化。平臺累計實現知識產權交易量1863件,成交金額5.02億元。這種高速運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技企業發展出現的新變化—市場已對專利交易和許可達成共識。
據了解,目前廣州開發區內擁有三大知識產權交易服務機構: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廣州產權交易所和匯桔網。廣知中心為交易場所,后兩者為交易中介。目前來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有效帶動了專利數量和質量的不斷提升。2016年廣州開發區專利申請13863件,增長69.7%,其中發明專利申請5813件,增長74.6%;專利授權6796件,增長25.6%,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799件,增長24.7%;PCT國際專利申請1010件(占全市的61.5%),增長3.8倍。
知識產權爭議多
2015年兩會期間,雷軍就曾公開表示專利戰是小米的“成人禮”。他說“專利戰幾乎就是手機行業拳王爭霸戰的一部分”。在小米手機國際化的路上,知識產權的較量才剛剛開始。而國內,持續六年之久的“喬丹”商標戰則終于落下帷幕。
2012年,美國籃球運動員邁克爾·喬丹,向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中國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撤銷中文“喬丹”等爭議商標。不斷上訴至最高人民法院之后,當年12月8日,最高院進行終審判決,裁定喬丹體育因爭議商標的注冊損害了邁克爾·喬丹對“喬丹”享有的在先姓名權,違反商標法規定,應予撤銷。
再往前,加多寶與王老吉之間持續數年的“涼茶大戰”也在去年底審結。自2012年開戰以來,雙方在法庭對峙不下20次,最終以加多寶連輸19場、賠償29億元收尾。
(記者:韓佳鵬 原標題:中山燈飾和東莞家具,都有產業維權中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