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名家具展“金羿獎”值得期待?
在今年3月舉辦的第37屆國際名家具(東莞)展覽會上,已經連續舉辦了36屆的展會評獎活動將系統升級為“金羿獎”評選。
不僅僅是評獎名稱的更換,更重要的是獎項的整體升級,包括評委陣容、獎項設置、形象包裝、頒獎盛典都發生重大的變革,即將以嶄新的面貌震撼亮相。
首先是評委團隊成員的結構的變革。以前歷屆評委團專家,多數是來自全國著名林業院校以及著名高校設計專業的教授,本次評委團在此基礎上,融入了海內外頂尖家具設計師或家居空間設計師,他們中有的在設計一線擁有極高的行業聲譽,仍然從事著一線設計工作;有的轉戰高校教學崗位,但是仍然與設計實踐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其次是獎項設置的變革。鑒于家居市場隨著轉型升級的深入,市場條件發生了變化,金羿獎改變以往名家具展以產品系列分類的獎項設置,設立組委會大獎、杰出原創設計獎、杰出匠心工藝獎、杰出展位設計獎、陳設藝術獎、綠色創新獎、最受歡迎品牌獎等七大獎項。從公開的資料看,名家具展組委會將“金羿獎”的目標定位為“中國家具行業最具影響力的”產業獎。
其三是頒獎盛典的變革。此次金羿獎頒獎盛典將融入時尚藝術形式,連袂高規格的設計論壇,舉辦盛大的頒獎典禮,使其成為家居行業和設計師的交流碰撞、融合的盛宴。
其四是大獎的形象設計升級。金羿獎特別聘請知名設計公司,對大獎的形象進行系統性的包裝和推廣。
第五是宣傳推廣的升級。通過新聞發布會、全國巡演等形式對金羿獎的評獎活動進行預熱,全程大規模與各相關專業媒體、大眾媒體進行合作,不斷深化采訪、報道金羿獎。
與家具設計師的交流中,筆者了解到,中國家具業并不缺少能夠設計出讓市場歡迎的產品的家具設計師,但是專業家具設計師與家具企業負責人的關系處理問題卻是一個難題。他們之間的合作常常是個案性的合作,難以形成源源不斷的創意生產線。
中國家具業的設計實踐中,最難解決的就是產業實踐如何與設計實踐水乳交融的問題。而本屆名家具展金羿獎評選讓杰出設計師們來當評委,也就是希望解決設計界與產業界的溝通難題,讓市場這個檢測劑,能夠更好地融合設計界與企業家們的意見,達至雙方都滿意的效果。
正如金羿獎評委溫浩所言:從用戶日常生活中看,好的家具設計就是好看、好用、好賣。而從專業的角度看,家具設計是物質與精神、知識與閱歷、品牌與用戶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戰術,也是戰略,屬于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涉及多個方面。
做到用戶滿意,企業也就滿意了;做到設計師滿意,也就是從專業角度而言,此家具應既具美感,十足的創意,又具豐富的文化內涵,值得行家細細的把玩。這樣的產品,這個世界上其實早就存在了,只是在羽翼未豐的中國家具界,持續不斷地創作出這樣的產品還不算常態。而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企業對于這樣的產品,是翹首以待的。
金羿獎現在要做的,就是在設計界與家具企業家之間搭建一座暢通的橋梁,讓藝術與商業實踐的結合變得美好,而不是矛盾重重,有時難以為繼。讓既具美感與創意,又有市場價值的好產品,通過名家具展這個國內首屈一指的市場指標性平臺,快速獲得檢驗。
延伸閱讀:名家具展為何讓人情有獨鐘?他們這樣說
這里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金羿獎的專家評委們:
評委團主席盧志榮,2015“世界杰出華人設計師”得獎人。盧志榮的創作涵蓋了建筑、雕塑、室內與家具設計等領域,備受意大利乃至國際設計界推崇。曾任意大利著名家具名牌GIORGETTI 藝術總監。
溫浩,目前任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院長;梁建國,任北京集美組董事長、創意總監;吳濱,世尊設計品牌創始人;何人可,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院長;陳寶光,中國家具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高揚,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家居產品設計系主任;楊冬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崔華峰,中國資深室內設計師。
溫浩作品-云龍椅
梁建國 伏羲山項目
天悅西山-吳濱
高揚作品-餐椅
楊冬江策展-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室內設計雙年展
崔華峰作品和合椅
從這些評委的職業生涯看,他們既有豐富的藝術實踐,也有豐富的產業經驗。相信經過他們的慧眼選擇出來的作品,一定既有藝術價值,又能充分照顧到企業家們的需要。
而這也正是名家具展組委會設置金羿獎的初衷。
有業內專家預言:作為在行業內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名家具展設計評獎作如此重大的改變,對于家具人可能是個福音:展會獲獎展品,有可能向市場暢銷商品方向大步邁進。
金羿獎將結出什么樣的果實?讓我們在3月的名家具展上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