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家具消費趨暖 提防促銷陷阱
在2016年10月5日落幕《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七屆締約方大會上,將全部的黃檀屬以及大巴花和刺猬紫檀列入附錄二管制,而老撾大紅酸枝禁止出口,馬達加斯加黃檀屬木材貿易禁令暫緩,沉香木制品仍受管制。出口量的限制和減少,無疑將直接導致紅木原料的漲價。
《公約》大會兩個多月過去了,行業“漲價”的呼聲也愈演愈烈。杭州王先生雙休日去東陽紅木家具市場定做一套沙發,發現和暑假期間相比,不少商家的紅木家具已漲價10%-20%,有些漲幅達30%.
隨著紅木家具市場回暖,實用性、高保值和傳承性(收藏藝術價值)較高的紅木家具又被投資收藏界和高端消費群體青睞。也有一些不良商家打著“紅木家具廠家直銷”“正宗紅木家具銷售”等名號,每到之處,以短期租用展館及閑置場地,經不知實情媒體瘋狂進行廣告宣傳,用虛假的“高價低折”“廠家直銷”“大甩賣”“白菜價”“跳樓價”等誤導性詞語吸引消費者眼球,謀取暴利。
為此,浙江省紅木研究會聯合國家林業局林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杭州)等相關單位、行業社團組織,特發出如下警示,提醒紅木消費者、愛好者認真辨別,切勿沖動消費。
慎防“以次充好、偷梁換柱”
紅木家具雖深受人們喜愛,但價格相對比一般實木家具價格要高。某些所謂“高價低折”展銷/直銷會上,以“白菜價” “大甩賣”“廠家直銷”等名義,往往存在以次充好現象,如白邊超標、工藝粗糙、材質等級低,有的展銷品是正品紅木家具,當發貨時,就會偷梁換柱,選有瑕疵的家具發貨。消費者買到的產品,無論材質和工藝都是不一樣的。
警惕張冠李戴、真真假假
利用相似或便宜的木材,攀附貴重紅木。如,用香脂木冒充大果紫檀,螺穗木冒充非洲檀香木;刺猬紫檀作舊后充黃花梨;可樂豆充非洲酸枝;微凹黃檀或沉貴寶套色后冒充交趾黃檀;紫檀柳冒充降香黃檀(海南黃花梨)等。由于消費者在展會上看得不仔細,很容易被蒙蔽。以非國標紅木冠“紅木”之名,很容易上當受騙。
回避低價吸引、名不符實
辨別紅木家具品質好壞,一要看工藝,二要看款式,二看材質。沒有專業的知識很難把握,不建議消費者在沒有行政或行業組織下的展銷會上去選購紅木家具,有的打著“高價低折”之名,挑幾件特別優惠的產品作為廣告誘餌,實際價格遠比正規紅木廠家產品還要貴,名不符實。消費者可在懂行的朋友陪伴下選購,否則容易買回工藝和品質參差不齊的家具。
延伸閱讀:警惕紅木家具選購兩大致命陷阱!
還有其他一些陷阱
假借名頭,以組織方號稱是某某“權威單位”之名;有的借名人效應,或代言,誤導消費,而忽略了產品本身品質;空城計,消費者交了定金,結果時間到了還收不到貨;上屋抽梯,沒有售后服務保障。廠家賣完家具走人,導致出現問題后沒辦法找到廠家。
為了進一步規范紅木產業健康發展,浙江省紅木研究會提醒紅木愛好者多一些了解真相,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記者:孟煜前 原標題:紅木家具消費趨暖 提防“白菜價、廠家直銷”促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