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低迷又遇原料漲價 新會紅木家具該如何探求出路?
2016年,紅木家具市場行情欠佳。在新會,2014年下半年以來,成品家具的市場價格與銷量均處于下滑階段,最近原材料價格的飛漲和消費終端的疲軟又形成雙層夾擊,不少廠家面臨重大考驗:繼續惜售賭市場大熱,還是趁漲價迅速去庫存全身而退?
不斷上漲的原材料價格與日漸攀升的員工薪資待遇,無疑是讓處于庫存期的紅木家具行業“雪上加霜”。在經歷了長達十幾年的高歌猛進后,時下處于低迷狀態的紅木行業首要任務是什么?原材料比成品價格更高的原因是什么?新會紅木家具市場何時才能回暖?
去庫存
賣不出與不想賣
原料價格高漲,低迷中仍有機遇。對于不少廠家來說,趁著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大潮,首要任務就是“去庫存”,原材料漲價傳遞到成品家具上尚需一段時間,大部分的家具廠家在近段時間內都略有漲價,考慮到消費者的接受程度,調價幅度控制在5%—15%左右;可惜消費端依然疲軟,漲與不漲都難以刺激消費欲望。
實際上,除紅木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不斷攀升的人工、物流等成本,也迫使廠家為了生存而漲價,可以說,紅木家具漲價已勢在必行。然而,漲價就意味著市場會大熱嗎?至少從目前新會的紅木市場情況來看,并未有明顯回暖。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新會紅木家具企業產品庫存情況并不算嚴重,一些廠家有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產品放在倉庫里,但存的都是好貨;對于有實力的廠家來說,在去庫存問題上要樂觀得多。有廠家就坦言,對于傳統用材黃花梨、紫檀、大紅酸枝等,只要家具做得可以,沒必要急于“去庫存”,因為這些資源是有限的,現在逢低賣出,將來想收回都難,而且沒有更多的好料可以用來制作家具。可以說,這情況屬于“不想賣”。
而對于一些靠普通木料生產傳統款式的小廠來說,“去庫存”就是為了回籠資金,緩解現金流的壓力;只要賣出去了,就能交房租,付工資,廠子就能繼續周轉起來。漲價影響最廣泛的刺猬紫檀,目前有的成品價格還要低于原材料的價錢,價格倒掛期,做出來的就必須賣出去,有同行有銷路或者實力更強,則選擇成本價轉移出去;接下來就是定做的訂單才會開工了,能否撐得這段困難時期,是漲價回暖還是有價無市,并沒有業內人士敢斷言或者給出一個時間表。
新競爭
迎合需求開發“新中式”
縱觀當下新會紅木家具市場,一是有歷史傳承而且價格高的高端材質漸少,材料分化新老交替。二是家具風格款型也明顯分化,一些起步早的企業習慣性堅持明、清傳統款式,另有新興企業和年輕老板致力于開發“新中式”。
同質化的低端產品難免在“去庫存”時陷入價格戰,有些甚至不惜“低于成本銷售”;不過,這段時間不少廠家在為去庫存著急之時,觸覺靈敏者已發現用材與款式分化的必然趨勢,在產品上為市場消費群體的細分做準備。新會的一些廠家,開始在傳統款式上進行小規模的修改,進軍“新中式”,或根據客戶反饋意見進行改款,迎合市場需求。但是,目前有能力開發款式的少之又少,聘請專業設計師的廠家還未出現。
有業內人士表示,制約紅木市場的最關鍵因素是實體經濟增速下滑導致的購買力下降,產品本身的吸引力并無問題。“只要熬過眼前這段困難時期,紅木的稀缺性注定市場會有反彈。”不過,謹慎樂觀者占了大部分,“事實上,像2013年那樣的‘高峰’再也不可能有了,因為紅木家具行業已經進入了新常態,市場理性了,消費者也理性了。”
原料危機
“非黃”列入瀕危植物
紅木市場除了要去庫存之外,另外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面粉比面包貴——原材料的價格高于成品價格。
11月27日,微信公眾號“新會木材”發布《刺猬紫檀鋸木頭真實寫照》,稱“不到鋸木廠就不知道心痛的感覺”,引發業內廣泛共鳴轉發甚廣。
“木材成本已超過2013年,家具價格卻與2013年天差地別。現在整個市場也就幾個鋸木廠還有一點木料了,很多鋸木廠已停工了。”照此描述,用不了多久新會紅木家具產業就會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
刺猬紫檀,更通俗的叫法是非洲黃花梨,俗稱“非黃”,是古典家具行業最普及的用料,以物美價廉而占據中國古典家具原材半壁江山。其穩定性、顏色、紋理,一直受眾多古典家具廠追捧,然而進入2016年5月9日,終于因資源匱乏被列入瀕危植物管制附錄三;2017年元月2日又將正式升級瀕危植物管制二。這意味著刺猬紫檀將進入瀕臨滅絕的倒計時,需求量如此大的紅木古典家具行業該何去何從?
“2013年這一輪看漲的行情中,有資金充裕的家具廠商隨便一出手,就囤下了幾百噸木料”,但是,2016年80%以上的家具廠老板以為家具滯銷,木料難以漲起來,對木材行情誤判,基本上手頭上沒有囤木料。“木料近期現貨確實很少,下跌空間不大。”業內人士表示,家具廠未能儲備未來一段時間的產能,就只能隨材料價格沉浮,而紅木價格的持續上漲,極有可能帶來行業洗牌。
延伸閱讀:“新紅木”大葉黃花梨
未來出路
求精不求量才能賣高價
事實上,紅木家具還存在制作周期等問題,目前家具價格與木材價格出現倒掛,家具漲幅跟不上木材漲幅,消費者仍處于“有漏可撿”的階段。但是,對于廠家而言,毫無準備來迎接這一輪沖擊,明顯底氣不足。
2007年暴漲,2008年暴跌,2009年下半年又開始走強,2010年暴漲,2011年10月以后又開始回調,2013年新一輪漲價創新高后,2014年開始一蹶不振至今……新會紅木家具行業此前跟隨市場大環境經歷過幾次漲跌,但記者采訪的多位行業人士均認為,此次的紅木市場調整情勢非常嚴峻。
據介紹,在新會供應原材料的木材買賣廠家有十幾家,還有一些以投資為目的的木材藏家。目前紅木家具面臨的是資源性瓶頸,其價格走勢與資源供給密切相關。如果原材料壓力不能有效緩解,明年紅木家具還會漲價。但是,經歷了2016年的慘淡,繼續漲價最大的可能就是有價無市,經濟大環境不起變化,紅木家具市場難以獨木成林。
“目前,新會的古典家具行業還未顯現出大的效應”,據悉,在家具行業,原材料的價格反映到家具上,通常需要以3個月到半年的時間段為周期。不過,年末本是家具銷售旺季,除10月份出現過一個小高峰后又歸于平靜,觀望的不止廠家和商家,還有買家。
一位家具廠老板告訴記者,這幾天油漆廠的送貨工與他閑聊說起,10月份送貨忙得不可開交,但是,進入11月,本應是紅木家具產銷旺季的新會又恢復了平靜。“對于作坊式工廠生產的明清紅木家具,不少都是款式相同或相近,銷售價格中木料是最大的成本支出,去庫存往往演變成價格戰,目前木料成本大幅增加,資金流的困境很快將會顯現”。這個困境就是,“為了去庫存,這套家具賣出去之后,重新做一套的成本還高于此前售價”,但是,不賣囤,或者不開工,工廠就運作不起來,停工倒閉就列上日程。對于很多資金實力一般的廠家來說,考驗才剛剛開始,資金成本回流速度放緩,經營風險也隨之增加,“挺住意味著一切”。
“12月下旬到元旦前,應該有四五成的廠家會選擇提前放假,工人提前回家過年,期待來年開工行情能出現好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材料供應緊張,價格的持續上漲,會限制一些生產大路貨仿古家具企業的發展,一些小廠家將面臨被淘汰出局的危險。”不過,縱觀2014年以來新會古典家具產業的發展,雖然行情一路走低,但停工倒閉、卷款跑路只屬于極個別現象,在這輪危機出現之際,從政府部門到行業協會仍有時間來考慮應對措施,幫助廠家“去庫存”的同時,保住生產和銷售的良性循環。隨著原材料的不斷衰竭,未來,紅木家具將提高對產品質量和工藝的要求,“求精不求量,才能賣得更高價錢”。
(記者:楊興樂 原標題:行情低迷又遇原料漲價 新會紅木家具探求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