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熙獎沙龍大師分享 助力中國木家具設計
2016年8月28日,廖熙獎沙龍在鴻芷咖啡館成功舉辦,近百位設計文化界的專業人士和愛好者,幾十家相關媒體到場,助力中國木家具設計,傳承中國木家具文化。
沙龍由“海絲杯·廖熙獎”中國木家具設計大賽組委會主辦,以“談設計——設計激活傳承”為主題,特邀故宮博物院家具研究員、木材藥用價值研究專家周京南,中國資深室內建筑師、中國高級室內設計師劉首杰,茶室營造專家鐘富申,知名金絲楠木專家和收藏家陳華平作為主講嘉賓,和“海絲杯·廖熙獎”中國木家具設計大賽發起人、中國傳統木制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紀亮共同開啟了這場設計文化盛宴。
沙龍上,“海絲杯·廖熙獎”中國木家具設計大賽發起人紀亮介紹到:“海絲杯·廖熙獎”中國木家具設計大賽由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和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共同主辦,由福建海絲商品交易中心為全程合作伙伴,是中國最具影響力和傳播力的家具設計大賽。“設計激活傳承,匠造實現價值”是大賽的使命和宗旨,如何在繼承中國傳統家具文脈的基礎上,展現中國木家具設計創新的新思路、新概念、新主張,是大賽關注的重點。本次沙龍與到場各位一同聚焦家具設計、共享家具文化,希望為大賽提供有益啟發,為中國家具設計開拓新的思路。
故宮博物院家具研究員、木材藥用價值研究專家周京南以“繁華盛世領異標新”為題,從皇宮圈椅看宮廷家具的傳承創新。他介紹到宮廷家具采用優質木料制作,精雕細刻、材美工巧,實為中國古典家具制作之高峰。現在中式家具設計中應避免一些問題,例如單純的模仿;家具裝飾率性而為,不考慮其結構;仿古而不注重實用價值;促銷手段俗氣等。對于今天的家具制作和設計,他認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玉璧、古畫圖案、琺瑯器皿等講述了可從其他工藝美術作品中的找到家具制作的靈感;并提出要遵循傳承、借鑒、發展三大原則,傳統家具才能在我們這代人手上發揚光大,流芳百世。
延伸閱讀:走進巴洛克家具文化之英國
中國資深室內建筑師、中國高級室內設計師劉首杰以“對話古今激活未來”為題,結合環境藝術發展淺論中外家具設計的傳承和創新。他談到了家具的概念及其與建筑的關系,家具是建筑環境中人類生存的狀態和方式,家具與建筑同宗同源,一脈相承。在中外環境藝術——建筑藝術中,介紹了中國古建筑特征和西方不同時期建筑特征,從而引出如何面對現代建筑和古典建筑的依存關系,家具的發展也有異曲同工之處,也和大家分享了一些古典建筑與現代建筑融合的典型案例,例如盧浮宮、扎哈蛇形餐廳、北京天文館等,希望家具創新與建筑發展能夠相互借鑒、相互融合。
茶室營造專家鐘富申從個人專業領域出發,講述了茶室家具的人文思想。他從國外茶室文化引出中國茶室的現狀,講述了茶室家具的空靈、樸實、禪意的特點,人文正脈——正、清、和、雅。通過茶室家具,一個小廳、一個飄窗就能營造一個茶室意境,讓其從表演方式成為生活方式,感受茶室文化,也感受中式文化。通過許多茶室的真實案例,讓大家都享受了一場中國茶室家具的文化盛宴。
知名金絲楠木專家和收藏家陳華平從傳承經典角度出發,主講了“讓中式文化成為生活方式”的內容。他從多元文化中的中式文化出發,講述了中式風格的寧靜、淡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中國木文化從中式木家具開始,中式家具的智慧包含了其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風俗禮儀、宗教藝術、文教科技等豐富內容,也具有養生功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傳承經典,體驗中式家具的魅力,倡導健康的中式生活方式,享受中式精神與美學生活。
首場廖熙獎沙龍已圓滿落幕,接下來大賽組委會還將定期舉辦相關沙龍活動,呈現更精彩的設計文化交流,為中國木家具設計行業提供更多的新思維。
(原標題:廖熙獎沙龍成功舉行 助力中國木家具設計)
- 上一篇:2016濮陽家具博覽會落幕
- 下一篇:暑期兒童家具銷售高峰 高低床熱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