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涌鎮:傳承創新成就“中國紅木產業之都”
徜徉在廣東中山市大涌鎮的小街深巷中,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大涌北極殿、武帝殿、大覺古寺等明清時期的古建筑,雕梁畫棟、翔龍飛鳳,展現出精湛的雕刻技藝。
而走到繁華的商業街上,鱗次櫛比的是展銷紅木家具的門店,濃郁商業氣息下依然是精湛的雕刻技藝,憑藉著厚重文化開啟的僑鄉小鎮,被冠以“中國紅木產業之都”的名號。
大涌鎮是中山市著名的僑鄉,全鎮超過3萬華僑旅居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新社記者日前踏訪小鎮,探尋中國紅木產業之都的過往和現在。
大涌鎮黨委委員謝巧明告訴記者,大涌木雕藝術源遠流長,清朝末年,廣東省內僅有的兩套“十八羅漢”木雕藝術珍品,其中一套就陳列在大涌。1979年,林華奕等四人籌集資金,辦起了大涌第一間家具廠。2000年,大涌中拓家具公司歷時3年,以《水滸傳》108條梁山好漢為題材創作的高3米、重4.8噸的大型酸枝木雕藝術品,被譽為世紀紅木雕刻王,以其精湛的雕刻工藝榮登上海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
“紅木家具用材產自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闊葉材硬木,而熱帶硬木的干燥是國際上公認的干燥技術難題,也曾在一段時間制約了大涌紅木產業的發展。”紅木家具知名品牌紅古軒的經營者說。從2002年開始,大涌鎮與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合作,破解了行業發展難題,使產品的銷售范圍再不受地域限制,不止在中國內地廣有市場,還遠銷東南亞、臺灣、加拿大、美國等地區,每年為大涌增加近億元人民幣的產值。
傳統家具的發展需要行業規范。2010年8月,由大涌牽頭組織制訂的《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國家標準審定會在大涌舉行。2011年10月,《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國家標準正式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成為國家標準,并于2012年8月1日實施,
大涌通過舉辦大規模、高水平的雕刻技藝大賽,不斷挖掘散落在民間的手工技藝,提升大涌紅木雕刻工藝的整體水平。
紅古軒經營者說:“我們這里技術精湛的木雕師傅,日工資已經達到1000元。”
謝巧明稱,大涌鎮在2012年12月被授予“中國紅木產業之都”稱號,目前,大涌鎮紅木家具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達600多項。為了擴大消費群體,很多企業有選擇地吸收西方家具的一些特點,使紅木家具的種類更加多元,并開始發力微型木雕工藝品。大涌鎮擬規劃建設紅木家具文化產業集聚區,延伸產業鏈。同時推動紅木文化工業旅游。
“我們將繼續辦好紅木家具博覽會,將中國(中山)紅木家具文化博覽會打造成全國最具影響力量的紅木家具博覽盛會。”謝巧明說。
- 上一篇:臺州消防成功撲救椒江區新樂鋼木家具廠大火
- 下一篇:國博“金絲楠藝術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