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減少30%無證無照經營戶 促建材家具市場轉移升級
2015年,全市關停并轉77家有形市場,消除掛賬無證無照經營16655戶,8.5萬戶企業列入經營異常名錄……記者從昨日召開的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會上了解到,今年,全市無證無照經營戶數將減少至少30%,全市無證無照經營聚集區域不會增加,東西城區域內無證無照經營聚集區域將消失。
每160秒誕生1戶企業
“辦個執照累個半死”,在原有制度框架下,要開辦一家公司需要跨越許多“門檻”,首先要有足夠的資本,然后還要取得主管部門的行政許可證,才能到工商部門申辦營業執照。如今,創業者只要到工商部門領取一個營業執照,就可以從事一般性的生產經營活動,如果要從事需要許可的生產經營活動,再向主管部門申請。
2015年,北京將39個政府部門的148項許可事項納入“先照后證”管理,單戶企業辦理營業執照平均時間成本縮短了10天。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共辦理“先照后證”業務8.1萬件,超過7.3萬戶市場主體享受到了“先照后證”改革便利。
同時,工商、國稅、地稅、質監和統計實行“五證合一”,企業辦理時限由過去辦理各類證照的20多個工作日縮短至辦理一照的3-5個工作日。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共發放“一照一碼”營業執照18.3萬張。
商事制度改革利好下,北京市每160秒誕生1戶企業,每月新增16000戶企業。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市場主體存量186萬戶,同比增長12.3%;其中企業增幅接近20%,個體工商戶增幅降低到1%以下。
疏解市場個轉企“騰籠換鳥”
做好“加法”,更要做好“減法”,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企業也要加速淘汰。
據了解,去年工商部門嚴控行政性、事業性服務機構和大型企業總部在京注冊,阻止各類登記申請總計超過9000件;同時,引導個體經濟轉型升級,累計完成個轉企1.6萬戶,同比增長37%。以海淀區為例,到2015年年底,海淀區企業個體比達到4.71:1,為城六區最高;科技企業存量超過10萬戶,同比增長17%,占全市31%。
加快疏解動物園、大紅門、天意小商品、回龍觀城北等地區批發市場方面,去年全市共計關停并轉了77家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有形市場,疏解商戶9000余戶。
“2014年年初,西城區實現了連續22個月有形市場和市場內個體戶零增長。近兩年來西城區共清理有形市場16個,消減個體工商戶5839戶。目前正在研究今年全區不規范有證有照‘七小’門店將壓縮20%。”西城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
市工商局局長陳永說,今年將推動服裝鞋帽、建材家具、小商品、電子產品、汽車配件等區域性專業市場的轉移疏解和業態升級。同時,通過優化企業退出程序和依法強制吊銷雙管齊下,加快推進“僵尸企業”退出市場。
消除掛賬無證無照經營1.67萬戶
針對北京上萬家無照無證餐飲單位,為期一年的監督和綜合整治已于年初正式啟動,到今年年底,這些無身份的小餐飲將基本納入規范化經營或被取締淘汰。
不僅是餐飲行業,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16年,北京將加大對低端業態的綜合執法和綜合整治力度,全市無證無照經營戶數將減少至少30%,全市范圍內無證無照經營聚集區域不會增加,東西城區域內無證無照經營聚集區域將消失。
2015年,全市累計消除掛賬無證無照經營16655戶,查處無證無照經營案件6205件,罰款2230余萬元;全市共有8.5萬戶企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并向社會公示,將7.2萬戶個體工商戶標記為經營異常狀態。
目前已有近6000戶企業因在銀行開戶、申請貸款、招投標等領域受到限制,而主動糾正錯誤、請求移除。
此外,陳永透露,今年,市工商局還將探索把中關村創新發展先行先試政策擴展至服務業的重點領域,加強對重點領域商標注冊指導、品牌培育和知識產權保護。深入開展保護知識產權、打擊假冒偽劣專項整治行動,提升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減少首都市場上的低端供給。建立北京市商標數據庫,開放并定期更新商標注冊數據信息。
(原標題:東西城將取消無證無照經營聚集區 記者 董禹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