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居房藏著“圓木博物館”這些老底子的家具你認識嗎
青油燈架、1米多高的立桶和鞋桶
車至杭州江干區渡口路,典型的城郊結合部,五堡二區159號,拐進一扇小門,卻是另一番景象:哇!這不是十里紅妝啊!
農居房一樓近200平米的大空間里,擺滿了大大小小木制器具,一塊大牌匾上書四個大字——圓木世家。農居房文雅氣息,隱隱透露著大隱隱于世的氣質。
主人胡興法,是個頭發梳得一絲不亂,年過半百的商人,從住房里辟出一角,置辦出了“圓木博物館”,每周三到周日開館,上午9點30分到下午4點30分,免費參觀。
什么是圓木
老底子的木頭家什許多人只從銀幕上看到過。到“圓木博物館”里轉一圈,算是長見識了。
圓木,可不是圓圓的木條,從木工手藝說,老底子木工分三種,大木、方木、圓木。“大木”指建房、上梁;“方木”指制作衣柜、廚柜、凳桌;圓木是打造木桶、木盆等帶弧度的木器,圓木最后需用鐵絲箍緊,所以圓木師傅又叫箍桶師傅。
現代生活中圓木器漸漸消失,當年可是無限風光,老底子寧紹一帶嫁女,送親隊伍里除了新娘子,最最醒目的就是圓木嫁妝了:果盒、托盆、米桶、水桶、馬桶……打點出風光敞亮的十里紅妝。圓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遠,河姆渡新石器遺址中就出土了很多圓木漆碗。
“圓木世家”起因是對父親胡少林的追憶,胡少林是名箍桶匠,一生在千家萬戶留下數不清的圓木家什。15歲跟著父親打下手,耳濡目染,胡興法和圓木結下不解之緣。此后的經商生涯里,但凡見到圓木器具總會想盡辦法帶回家,久而久之,就有了現在的“圓木世家”。
很多擺設都叫不出名字,怕手藝后繼無人
胡興法的圓木家什越收越多,大大小小,加上倉庫里堆放的,數量已達1800多件,花費數百萬元。
很多看著漂亮的圓木擺設,早就猜不出當年它們的作用。立桶、茶桶、鞋桶,一件件聽胡興法介紹才讓人恍然大悟: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而一些小物件里的機關更是讓人連連叫絕。比如一個小小的燈架:不僅僅設有可以掛在墻壁上的機關,還有防火的小設計。
守著老家當,胡興法也苦惱:沒門禁,沒安檢,沒監控探頭,缺少溫濕控制器,民間博物館的親民路線,問題太多。
胡興法拎出好幾只破損的木桶,天干物燥,木頭脫水,箍容易脫落;黃梅天吸了潮氣,木頭發脹,箍又易斷裂。他可惜道:“收了這么多圓木,壞了裂了的有百多件!心疼!”
“老底子的圓木師傅可不好當。得從小拜師學藝,三年學徒,三年上手,三年自做,九年苦熬,方能自立門戶。我小時候雖然當過學徒,但是沒出師。現在,幾乎沒人在用木桶,手藝都要失傳了。”
胡興法說,建這樣一座“圓木世家”,就是希望把他那魂牽夢索的圓木制品和工藝傳承下去。
喜歡老物件的讀者,老胡說,很歡迎大家去做客。
- 上一篇:香江模式:打造全球最大家居交易集散平臺
- 下一篇:云南家具產品合格率達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