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cite id="lz59x"></cite>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video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video></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del id="lz59x"><span id="lz59x"></span></del><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ideo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video></var>
<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var><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span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span></menuitem><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ins id="lz59x"><span id="lz59x"></span></ins>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七旬老人無師自通巧制袖珍家具

導讀:
都說隔行如隔山,不過曾做保衛工作的吳福康,卻在退休生涯里無師自通,將木匠活玩轉得游刃有余。鏤空香籃、雕花拔步床、太師椅、搖躺椅、木質花架、木凳、木桌……吳師傅家的櫥窗里擺滿了自己制作的袖珍家具,精致又逼真。

都說隔行如隔山,不過曾做保衛工作的吳福康,卻在退休生涯里無師自通,將木匠活玩轉得游刃有余。鏤空香籃、雕花拔步床、太師椅、搖躺椅、木質花架、木凳、木桌……吳師傅家的櫥窗里擺滿了自己制作的袖珍家具,精致又逼真。

1精美的袖珍雕花拔步床。

精美的袖珍雕花拔步床。

興趣始于廢木料

吳師傅今年72歲,是江北大慶社區的居民,退休前曾在鳳凰冰箱廠的保衛科上班。臨近退休時,有天在上班路上,吳師傅看到人家丟棄的紅木廢料,覺得有點可惜,便撿回了家。

這邊角料怎么利用呢?吳師傅前往一家工藝品商店“取經”,看到一些精美的袖珍家具造型,便記在腦海里,回到家后趕緊畫出“圖紙”。

從雜物間翻出鋸條、刻刀、角尺,吳師傅摸索著做了起來。在耗費掉好幾塊木料,弄壞了兩把刻刀,幾次重做之后,第一件袖珍家具出爐:一張高約8厘米、邊長約9厘米的八仙桌。自此以后,吳師傅迷上了袖珍家具制作,并挑戰難度越來越高的鏤空香籃、雕花拔步床等家具。

2吳師傅展袖珍家具

吳師傅在展示他制作的袖珍家具。

相關閱讀:臺山大江打造首屆中國傳統家具圈椅制作木工技能大賽

在花樣繁多的袖珍家具中,記者看到一個高6厘米、長8厘米、寬4厘米的書桌,內有5個抽屜,每個能拉開,好不靈巧。而吳師傅最得意的作品是一個高10厘米左右的轉盤盆景架。該盆景架的下端是5個反S弧形支腳,在上端擱盆處,是一個轉軸圓臺面,擱在上面的盆景能隨著圓臺面360度旋轉,十分精致有趣。

生活中尋找靈感

沉浸在袖珍家具的世界,吳師傅常常因此廢寢忘食。由于制作過程會產生木屑,惹得老伴“不滿”,吳師傅便轉移到樓道走廊和車庫里制作。

有次去烏鎮旅游,吳師傅特別留意那些舊家具,將結構和風格牢牢記在腦中,回家后仿制了一張傳統涼床。“《紅樓夢》里的一些插圖也給了我不少啟發。”吳師傅還從生活中尋找靈感,“看到好玩的造型,我都想著如何做出來。”

制作袖珍家具,工藝的精細有時也令吳師傅感到頭疼,“一不注意,因榫卯磨小了不契合,一件快制作好的家具只能報廢了。有時刨木頭用力不得當把木頭刨斷,又得重做。”經過多年的摸索,現在他能很準確地估量榫卯的大小了。

廢物利用搞創作

在這些微型家具里,不少材料取自象棋、扇骨、彩色塑料片……吳師傅頗為得意地說:“我制作這些家具沒花過一分錢,都是廢物利用。”

吳師傅說,他有空時經常會去一些裝潢場地、木材廠等地方轉轉,從被丟棄的邊角料里“淘寶”。有一次,他去一家小吃店吃早點,發現店門口放著一堆用過的一次性筷子,就向老板“討”了一些。不久,這些筷子在吳師傅的巧手擺弄下,成了一套精美的袖珍桌椅。

10多年中,吳師傅共制作了150件袖珍家具,他也因此成了“紅人”,曾受邀參加北侖舉行的寧波民間藝術節和在江北老外灘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展等活動。

在展覽中,有參觀者愿意出高價購買袖珍家具,都被吳師傅婉拒了。“這只是我的個人愛好,我不是商人,不靠這個掙錢。”吳師傅說,“要是遇到有緣人,我愿意相贈。”

(原標題:變廢為寶 七旬老人巧制袖珍家具 記者:黃麗娟)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