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惠州家具等出口新興市場增長20%多
春節后,不少勞動密集型企業面臨“招工難”問題,而記者從惠州海關獲悉,2015年1—2月,全市共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38.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21%。據相關負責人分析,這主要是由于部分大型企業進行工藝升級,使得產品單價有所增長。此外,惠貨在新興市場表現亮眼,出口“一帶一路”部分沿線國家增長態勢明顯。
鞋業、家具是前兩個月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金額最大商品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一帶一路”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該戰略也被認為是拉動中國外貿增長的新動力。據惠州海關統計,今年1—2月,雖然美國、歐盟和香港仍為主要出口市場,但惠州對32個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出口突破了2億元,增長達到21.9%。
去年底,中國與澳大利亞完成了長達9年多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簽署了自貿協定,惠州也因此受益。惠州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2月惠州對澳大利亞的進出口總值增長約20%。今年上半年,“惠貨全球行”展銷活動也將走進澳大利亞。此外,今年1—2月,惠州對非洲的出口額快速增長39.4%。
目前,勞動密集型企業仍然是惠州傳統產業的主體,其發展關系到惠州整個外貿經濟。2015年,惠州市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迎來“開門紅”。據惠州海關統計,今年1—2月,全市共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3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從商品分類來看,鞋類、家具是惠州前兩個月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金額最大的商品,出口金額分別為12億元、10.5億元,增幅分別達到30.3%和21.3%。
相關閱讀:未來5年馬來西亞木材出口將達890億元
企業工藝升級產品單價增長
除了開拓新市場,部分企業轉型升級也是出口產品增長的重要原因。惠州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工藝升級讓產品單價有所增長,以南旋集團為代表的毛衫企業出口單價同比增長約10%。近年來,一直以“代工生產”方式為主的南旋集團通過打造自主品牌,提升出口價格,獲得更高利潤。
隨著人工成本的不斷上升,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積極尋求轉型。以南旋為代表的大企業逐步用現代化設備代替人手,該集團主席王庭聰曾表示,更換現代化機器設備后,員工由當時3萬名逐漸壓縮到約8000名,人工成本大大減低,生產速度加快,效率提高。
企業的升級對通關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對此,惠州海關推進了多種通關模式改革。惠州海關通關科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廣東省率先實施區域通關一體化,“讓惠州的進出口企業可以到省內任何一個海關報關”。同時,惠州海關還積極推進“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關檢合作“三個一”等。
擬培育百家進出口誠信企業
轉型升級的初期需要付出較高成本,這對中小型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難題。“由于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上升,有時接的單甚至不能支付正常成本,公司必須進行轉型。”鴻橋服裝工業(惠州)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李美娥透露,目前公司通過貿易采購的方式,先將原材料從中國出口到勞動力更低廉的柬埔寨,再進行生產。
“中小微企業占惠州外貿企業總數的九成,但占進出口總值比例不到40%。”惠州海關相關負責人稱,由于企業成本上升,同時遭遇融資難、用工難,大批小微企業陷入了經營艱難、瀕臨倒閉的困境。對此,建議借鑒深圳的做法,在惠州引進或培育外貿服務“一條龍”企業,通過互聯網為中小微外貿企業和個人提供通關、物流、外匯、退稅、金融等所有進出口環節服務,從而降低物流成本。
此前,部分中小企業由于進出口總值較低等原因,按照海關企業分類管理模式,往往難以被評為適用相應的通關便利措施的AA類和A類企業,導致海關對中小企業的查驗率偏高。李美娥表示,“因為發貨時間都非常緊迫,查驗過高就可能影響交貨。”
這種情況也將得到改變。去年12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企業信用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取消了企業上一年度進出口總值50萬美元以上、新注冊企業須適用當前信用等級滿1年等限制。只要企業誠信守法、規范經營,不論規模大小和成立時間長短,都有資格申請成為高信用企業。
今年惠州海關計劃培育100家進出口誠信企業,這些企業經過相關單位聯合認證后,就可以享受便利通關等優惠政策。據了解,誠信企業培育對象的選取將結合企業所處行業、企業資質、成長性等因素,兼顧大中小企業。
(原標題: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惠貨增長態勢明顯 記者:鄒仕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