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40平米 看別人怎么玩家居設計
建筑之所以會形成最初就是為了容納人們生活,但在隨著人們居住在其中時間的推移,文化、生命、個性等人所擁有的特質就會慢慢印刻到建筑中去。這棟隸屬于長寧區的七層高住宅樓是上海老公房居民小區里的一座,改造主體為其頂層的一間小公寓,面積不足40平方米。房間是狹長的南北走向,由北面大門進入,最南端為陽臺。從大門走到陽臺就50步左右,這么狹窄的空間,要做到整潔就已經很難了,更別提留空間給家居設計。但就在這棟不足40平米的房子里,設計師微妙手法下,這種單調的勻速行進活動獲得了改變。
項目地點:上海市
項目面積:37平方米
設計機構:米凹工作室
項目建筑師:周維
設計團隊:許曦文 杜米力
設計時間:2015年
攝影師:魯哈哈
供稿:米凹工作室
設計師簡介
周維,生于1982年,畢業于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建筑學系。作為項目建筑師設計了2010年世博會挪威館,后在山水秀事務所工作,2012年創立米凹工作室。
回到什么都還沒有發生的時候。走進小區,走一段搭建在建筑外墻外的露天樓梯來到二樓,沿著東西向的公共走道走到對應的門洞前,上樓,拐10次彎,到了七樓,打開門,得站在門口喘一會兒因為爬樓的緣故,然后,沒有任何障礙物遮擋地穿透整個空間,眼睛望見了最南端窗外的一排杉樹。
是的,杉樹,這正是此項目設計構思的起源。如果不是在頂層的這間公寓,而是三層、四層──無論哪里,都不能如此完整地看見超出公寓樓前方建筑屋頂部分的杉樹,從樹干到樹梢,與天空連結成一片,成為獨特景觀。
為了完成這個構思,公寓朝南的整排窗戶被設計成折疊形狀。自右向左完全推開后,一個長方形的寬闊洞口顯現出來,使目力所及的景象定格為一幅畫面,融為公寓的一個組成部分。
功能并不作為劃分空間的依據,不同區域之間也不設立墻、門作為隔斷。從北至南共有四個空間,地面和天花板的高度變化,以及不同材料的使用,既表達了空間的特質,又拉長了行進活動中的距離感,好比在一處院落中,從一進行至二進,行至三進……而那幅“杉樹之美”始終貫穿其中。
延伸閱讀:如何讓家居設計滿足上有老下有小?
在這里,普遍概念里的家具被放棄了,取而代之的是讓家具變得更像建筑。地板、臺面、桌椅、床、儲物柜等被識別的首要特征來自所使用的材料,其功能也可跟隨材料而得到擴展。家具的形狀和位置變得不重要。
在不可變的小空間里,人的活動自由可變。
- 上一篇:英倫名家幫你打造純正英式家居風
- 下一篇:生活減壓 家居布置幫你輕松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