癭木
癭,“樹瘤也、樹根”。癭木亦稱影木,“影木”之名,系指木質紋理特征,產于遼東、山西、四川等地,并不專指某一種木材。癭木不是某種樹木的代名詞,而是泛指所有長有結疤的樹木。結疤也稱為“癭結”,生在樹腰或樹根處,是樹木病態增生的結果。癭結有大有小,小者多出現在樹身,而大者多生在樹根部。
將癭木剖開后,會因樹種質地的不同而呈現獨特的花紋樣式,如葡萄紋、山水紋、芝麻紋、虎皮紋、兔面紋等。由于此處木材紋理特殊,效果奇異,歷來受到人們所喜愛,成為家具制作裝飾中首選的材料。
特征
不同樹種的影木,呈不同花紋,如:
楠木癭--木紋呈山水、人物、花木、鳥獸狀。
樺木癭--俗稱樺樹包,呈小而細的花紋,小巧多姿,奇麗可愛。
花梨癭--木紋呈山水、人物、鳥獸狀。
柏木癭--呈粗而大的花紋。
榆木癭--花紋又大又多。
楓木癭--花紋盤曲,互為纏繞,奇特不凡。
形成原因
取自樹干部位的多取樹之癭瘤,為樹木生病所致,故數量稀少,癭木又可分南癭、北癭,南方多楓樹癭,北方多榆木癭。南癭多蟠屈奇特,北癭則大而多。
癭木紋理奇特,具有特殊扭曲的花紋,有時包括多數小的節狀生長物,使其具有極強的觀賞價值。在制作傳統家具之中癭木是極其珍貴的裝飾木材。在明清家具制作業中,蘇州地區制作的蘇作家具經常運用癭木做裝飾。蘇作家具一般采用楠木癭做裝飾,由于癭木大材少見,多被用于桌芯、椅背芯、柜門芯的加工制作上,橙黃的色紋與硬木的深沉巧妙的搭配起來,相映成輝,高雅華麗。但是,由于癭木是樹木生病后所生的樹瘤,錯節而生,纖維紛亂,沒有像真正木材那樣硬實,在制作家具芯板的時候,常常會采用“井”字托帶,以增它的承受力。清代廣作家具也較多使用癭木做裝飾材料,只是它多采用的是進口花梨木癭做鑲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