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女性如何用廚房許孩子一個幸福的未來?
“出生在一個廚房熱鬧的家庭里,大概就是身而為人的第一個幸運。因為人生最早感知到的、最直接的幸福,便是唇齒之間的那點香和甜。”十點讀書的簽約作者婉兮在一篇深夜推文里這樣說。
廚房作為家居環境中的重要存在,承擔著一家人的飲食健康重任,而廚房在家居空間中最重要的功能部分,卻不僅僅體現在物質層面,而是精神層面。
2017年7月1日,香港回歸20周年也迎來了第一位女特首林鄭月娥的正式就任。而在媒體對她的專訪中,讓人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一句話:“我兩個孩子小的時候,我從來沒有請一個工人,煮飯什么事都是我親自做,我覺得這個很重要,孩子要感覺到媽媽是照顧他們的。
1980年林鄭月娥加入港英政府政務職系。兒子出生時,她的事業也正處于上升期,需要投入巨大的時間精力。然而即便如此,她依舊堅持親自操刀下廚,精心準備著兩個兒子的一日三餐,并陪著他們一起吃飯。
而林太的大兒子說,其實媽媽做的飯菜很簡單,但是因為有媽媽陪著,吃的就香。因為吃著媽媽親自做的飯菜,一股暖意會從舌尖一直暖到心窩,內心也會升騰起對媽媽的感激之情:媽媽能在他和弟弟需要照顧關懷的時候,給予他們安全感和溫暖,這種安全感和溫暖讓他和弟弟從外到里長成了陽光男孩,雙雙考入劍橋大學。
為孩子做飯,是母親的本能,也是親子關系的最基本維系之一。但我們卻無法脫離現實情況,對每一位母親都提出相同的要求。
根據一份數據報告顯示,在24-55歲年齡段中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高達90%。隨著職業女性的增加,男女共同養家的模式已經成為社會主流。女性既要主內,還要像男人一樣賺錢養家,既要承受工作壓力,還要承擔家務的重擔。這樣的情況下,還要求主婦以一己之力承擔全家一日三餐的勞作無疑是不公平的。
一個孩子的幸福與未來,是深刻依賴于原生家庭的。
想象一下,和丈夫一樣疲勞的主婦下班之后急急忙忙地進入封閉式廚房淘米做飯,她的丈夫卻可以躺在沙發上玩手機還不時催促老婆趕緊煮,而孩子們各自看電視玩游戲。主婦既沒有幫手也沒獲得言語上的關心,漸漸寒了心,這樣的餐桌和飲食又有什么溫暖可言?如此家庭給孩子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更是可怕的,父母沒有做出良好的示范,孩子更不懂家庭溫暖為何物。
一所房子,總要有些煙火氣和油煙味,才算得上是一個家。但要靠妻子一己之力承擔,長久積累不公平的家庭分工終將導致家庭矛盾激發,給孩子帶來難以治愈的心理創傷。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人們知道的是林鄭月娥不辭辛勞為親自為孩子準備一日三餐,不知道的是丈夫林兆波對她深刻的愛和支持。正是因為有父母共同營造的溫暖,才能讓孩子在穿衣吃飯這樣瑣碎的日常中,感受到最深刻的愛。
相關閱讀:提升生活品質 才是裝修的最大目的
恩愛的夫妻會讓孩子變得活潑開朗、遇事冷靜、有包容心,并且這類孩子大多會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擁有幸福感知力。而想知道一段婚姻好不好,看看廚房也就明白了。
在我們這一代家庭中,盡管許多男性已經轉變了觀念,明白家務勞動要夫妻共同承擔,但卻礙于面子缺乏行動力。再加上傳統非封閉式廚房設計“見不得人”的屬性,更是給男性們拷上枷鎖。想要許孩子一個幸福的未來,改變你的廚房設計就是第一步。
什么樣的廚房才是完美的?既能顧全丈夫的面子,讓丈夫主動陪伴或幫忙,又能讓妻子從孤獨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還能讓孩子看到做出最好的榜樣。這樣的廚房就是迪信家具為人們創造的。
設計師將中西廚分離且面積比為4:6,洗菜、洗碗、準備甜點等無油煙的工作均在西廚(又可稱為多功能生活區)進行,而炒菜烹飪等有油煙的部分則在可封閉的中廚進行。
此后,沒有了封閉式廚房的限制,丈夫也可以參與到備餐中。而即使丈夫不動手,在占用較多時間的洗菜、備料等無油煙勞作中,妻子也不必獨自忙活,有丈夫和孩子坐在吧臺陪伴聊天,柴米油鹽的生活瑣碎也成為一種幸福存在。
黃磊說,做父親母親的給兒女最好的禮物,就是那些做給孩子的一餐又一餐的飯。
在幼小孩子眼里,除了舌尖上的酸甜苦辣,看得到父親母親的共同下廚,更意味著能深刻明白父母對自己無限的愛和陪伴。熱熱鬧鬧的煎炒燉煮聲里,藏著一個孩子的安心和幸福。
“人間有味是清歡”,為人父母不僅僅有自己的山川湖海,也要能安于廚房,為自己愛的人,為愛自己的人,在柴米油鹽的煙火凡塵中,修出最接地氣最安穩的幸福。
(家具迷 林紅梅)
版權聲明:家具迷網獨家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和鏈接地址。未經許可請勿隨意刪改文字。 隨意刪改本站內容,家具迷網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 上一篇:廢舊木頭也能做成實用家具
- 下一篇:在家居生活中尋找時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