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家具的發展和起源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移民潮在1880年至1914年達到峰值,1820年至1979年間,美國接收了4900多萬外來移民,其中73%來自歐洲,還有許多人來自拉丁美洲、亞洲、非洲、澳大利亞與加拿大。美國移民國家的歷史,特別是以歐洲移民為主的歷史,是我們認識美國家具風格的出發點。
在過去的350年里,美國的家具發生了很大的變革,最重要的是外觀、結構和用材上的不同,它們表現了每一個時期的風格。流行一個時期的“主要風格”是指美國的大多數趕時髦的櫥柜制造商采納英國或歐洲的風格的方式和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某一時期風格的家具不一定是在該時期生產的。例如,在威廉和瑪麗時期(WilliamandMaryperiod,1689年-1702年)以后很久,據說它的風格是終結了,但是一些櫥柜制造商仍然繼續在做深受這種風格影響的家具,特別在鄉村里,尤其如此。這種不再流行的家具有時會被人認為是殘存的古董、大多數鄉村家具可以歸為這一類。17世紀和18世紀,美國的櫥柜制造商十分依賴于英國家具的原型,以它們為基礎來創造出適合當時美國民眾需要的造型,并采用美國當地的木材取代傳統用材。因此,美國當時流行的風格要比海外(歐洲)滯后一些,但是后來隨著交通的改善,這個滯后的時間大大地縮短了。
此外,許多美國家具,特別是在最初200年里由美國當地工匠制造的家具,基本上采用的是英國的風格,沒有什么發明和創新,只是出色的模仿而已。在這兩個世紀里,從大西洋彼岸流傳過來的風格時間間隔越來越短。在殖民時期,美國設計師只是跟著英國的時尚亦步亦趨。在19世紀,這種落后的狀態有所改變,因為法國的影響也與英國等量齊觀了,到了20世紀,這種差距幾乎不存在了,各種歐洲大陸的風格變化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流傳到美國,并加以改良。
美式家具的歐洲淵源
美圖欣賞,它主要由英法的古典家具演變而來,源于古典英式是安妮女王式(QueenAnneStyle),齊賓泰爾式(AmericanChippendaleStyle),源于近代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是使命派家具(MissionStyle);而源于古典法式的是路易式(LouisStyle),包括路易十四(巴羅克風格)、路易十五(洛可可風格)和路易十六(新古典主義風格)。此外,還有源于法國外省式、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但是它們并不居于主流地位。
古典英式家具
詹姆斯時期(Jacobean,1603-1688)
詹姆斯風格是源于詹姆斯一世時期(1603-1625,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第一代國王)的拉丁化的形式,它指的是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時期的建筑和裝飾風格。
此時的家具大部分用橡木制作,正方形或矩形造形。為了節約空間,出現了折疊式家具,例如門腿桌(gatelegtable)很普及。正宗的詹姆斯風格特點是,包含有淺浮雕,螺旋式的車制腿。
威廉——瑪麗式(WilliamandMary,1689-1702)
瑪麗女王(QueenMary)是詹姆斯二世(JamesII)的女兒,與荷蘭血統的丈夫一一奧蘭治的威廉(WilliamofOrange)共同統治英國。在他們統治的盛期,專門請來了幾個荷蘭工匠,設計和生產家具,這些家具無疑受到荷蘭和佛蘭芒(Flemish)的影響。高腳櫥(Highboy)和矮腳櫥(Lowboy)是威廉一一瑪麗風格最主要的特點。
這種風格中的象征性的車件和其它特點包括反向的杯狀彎曲造型(theinvertedcup)、喇叭式造型(trumpet)、小圓腳(bunfoot)、在腿部之間的有交叉的曲線型的橫檔(Shapedstretchersplacedcrosswisebetweenthelegs)、在衣柜和高腳櫥中有兩扇門和雙層擱板。在這一時期,開始出現了軟包家具。家具所用的木材以胡桃木為主。
安妮女王式(QueenAnne,1702-1714)
雖然安妮女王統治英國只有14個年頭,但是這一時期最風行的安妮女王式家具卻流行了約40年。安妮女王式家具是從威廉一一瑪麗式發展而來,被認為是所有家具風格中最優雅的家具。
這一時期有幾項創造性的發明,例如出現了有填充料的全軟包家具。最常用的木材仍然是胡桃木,但是在這個時期的后期,桃花心木用得相當多。安妮女王式安樂椅最顯著的特點是它的椅背薄板(splatback),也許是這個時期中家具最可辨認的特點。彎腿(cabriolelegs),在早期是模仿山羊的腿設計的,在彎腿的膝部和椅背上常有扇只式的雕刻。腿的腳部有多種形式,如獸蹄形、爪形、爪球形和獅爪形。
喬治王朝式(Georgian,1714-1795)
喬治王朝式是一個統稱,指的是英國1714年至1795年喬治王朝統治期間生產的各種家具風格(喬治一世、二世和三世的大部份時期)(圖8)。早期的喬治式家具普遍采用桃花心木材,其腳輪和裝飾細部如在彎腿上的扇貝雕刻和爪球形腳等也很常用。眾所周知,中晚期的喬治式以工匠和設計師命名,如齊賓泰爾式(Chippendale)、赫普爾懷特式(Happlewhite)、亞當兄弟式(AdamBrothers)和謝爾頓式(Sheraton)。
齊賓泰爾式(Chippendale,1740-1779)
齊賓泰爾是一個設計師和櫥柜制造工匠,他成功地把其他風格的設計元素結合在一起,創建了自己的風格。并成為第一個不以國王或王后的名字命名的家具風格,他的設計中主要受到了較早時期的英國、法國和中國設計的影響。
齊賓泰爾式早期的家具是彎腿的,后來改成直腿,最典型的裝飾細節包括模仿中國的竹架,首次在椅子中用穿孔的或透雕的背板。桃花心木是最優先采用的木材。自齊賓泰爾的《櫥柜制造指南》一書出版后,他的聲譽雀起,在公眾中堅定地樹立了杰出家具設計師的威望。
赫普爾懷特式(Happlewhite,1770-1786)
赫普爾懷特是一位深受路易十六時期法國家具影響的櫥柜工匠,他設計的家具比齊賓泰爾更輕巧,更優雅。他設計的椅子,其腿部修長,刻有溝槽,腿部略向外叉開,與上面較小的座面框架連接。椅背造型優雅,盾形的外廓,中間有透雕的交錯的圖案。
赫普爾懷特一個較為有名的設計是引進了餐櫥,他設計的餐櫥前面呈波浪的蛇形,而且角部是凹進去的。優先采用的木材是桃花心木。此時,馬檔鬃已用于填充軟包家具。
亞當兄弟式(AdamBrothers,1760-1792)
羅伯特·亞當和詹姆斯·亞當這對兄弟學的是建筑,但是成為了十分成功的家具設計師。他們設計的家具以簡約、優雅見長。椅子有修長的上大下小的錐形腿,或者是圓形或方形的腿,常帶有溝槽,桌子的桌面長而狹,裝飾有邊條。
他們還設計了裝飾繁復的餐櫥、軟包沙發、長沙發和榻。這些裝飾采用彩繪、鍍金、鑲嵌等手法。常用的材料是桃花心木和緞木的單板。在家具中常用的圖案和紋樣有動物的頭部、人體、圓和橢圓、花卉(floral)、垂花飾(swags)、下垂飾(pendants)、懸掛飾(drapery)、卷葉飾(acanthus)和卵型鱗狀尖頂飾(pineapple)。
謝拉頓式(Sheraton,1780-1806)
謝拉頓對家具設計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他出版的四本書,其中最重要的一本是《櫥柜工匠和軟包師圖冊》,這大概也是這一時期的家具設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原因。他的設計、結構牢固,外形纖巧、精致、優雅。
家具的腿設計成錐形,截面是圓形、方形或八角形,常帶有溝槽。椅背通常是矩形的,中間部分凸起。這種設計以甕形、七弦琴、車制的立柱、盾形作為椅背中部的圖案。謝拉頓做的餐櫥是直線型的角部是凸出的,而不像飛赫普爾懷特是凹進去的。
謝拉頓設計的家具采用桃花心木(mahogany)、紅木(rosewood)和緞木(satinwood),上面有彩繪。鑲嵌細木工用得很多,主要是為了裝飾。他設計了許多桌子,其中有些帶有底座,另外一些帶有活動翻板(dropleaves)。
英國攝政式(EnglishRegency,1793-1830)
英國攝政式是喬治晚期的一種風格,以喬治六世(GeorgeIV)作為攝政王(Regent)的時期來命名。普遍采用的木材是桃花心木、緞木和紅木。一般來說,家具的尺寸都減小了。在這種風格中,把古代羅馬、希臘、埃及和中國、哥特式的設計元素融合在一起。表面是平的,但裝飾有雕刻或浮雕。椅子的腿或直或曲,椅背有平直的,也有回過去的,座面常常有較薄的軟包,有時也有用藤編的。
維多利亞風格(Victorian,1830-1890)
以維多利亞女王(QueenVictoria)的名字命名的一種風格,這種家具尺度大且厚重。表面漆成深色,且有豐厚的軟包使維多利亞家具相對顯得拘謹和刻板,但是,這種家具在那段時期內相當盛行。
富有特色的椅子的背是橢圓形的或馬蹄形的。胡桃木和紅木是優先采用的木材。木材上雕有渦卷形、花卉和葉子的圖案,鑲嵌黃銅、木材和珍珠也很普遍。軟包家具常用厚重的羽毛填充。許多不經常搬動的桌子用的是大理石臺面,或者帶有車制的底座。
古典法式家具
在英國產生明顯的家具風格的同一個時期,法國的工匠們也在創造他們自己風格的家具。他們的大多數作品在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三個君主統治時期出現的。因此,這些家具都以法國宮廷來正式命名。
對以這些國王命名的家具風格的一般性了解,可以對法國宮廷家具有一個基本認識,這些家具對現在的法國風格家具繼續產生著影響。另外還有兩種法國家具風格——法國外省家具和帝政式家具。
路易十四(LouisXIV,1643-1715)
路易十四鳳格的家居風水得體量很大,且裝飾夸張,主要用于炫耀凡爾賽富的金碧輝煌。這些家具都帶有繁復的浮雕,大多數具有端正和嚴肅的外形。巴羅克式(Baroque)的裝飾雖然過于豐富和厚重,但是十分對稱。雕刻大都是動物的形狀和神話故事中的內容。平面或者曲面用精致的細木工鑲板,常用的內鑲材料有黃銅、自鑞(pewter,錫基合金)、象牙和珍珠。這種家具大多數采用鮮艷的彩繪。
路易十五(LouisXV,1715-1774)
路易十五鼓勵新的風格,工匠們在路易十五的皇宮里制作的家具尺度較小,但是十分精致。洛可可式(Rococo)的裝飾被引用到家具中來,家具常常用飾面,而且是非對稱性的雕刻。
曲線是主要的外形特點,家具大都是曲線型的,各個家具零件之間采用平滑連接,使接合處難于察覺。彎腿成為突出的造型形狀,從桌面或椅面以一個連續的曲線向下沿伸。
家具的座面第一次考慮到人坐的舒適性。這些坐具的例子是全包的軟包安樂椅,輕便躺椅(chaiselounge)和稱之為“canpe”的小型沙發。所用的木材是桃花心木、胡桃木、橡木、黑檀(ebony)、美洲栗木(Chestnut)。也常用彩繪裝飾、各種材料的細木工鑲嵌。
路易十六(LouisXVI,1774-1792)
龐貝(Pompeii)廢墟的發掘和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遺址的發現激起人們對古代希臘和羅馬的興趣。在這一個歷史時期,線型又回復為直線,這是對路易十五時期裝飾風格的反動。
路易十六風格的家具十分精致、優雅,精工細作。椅腿是直線型的,上大下小的錐形,并帶有溝槽。椅和沙發的后背是方形的或是圓雕形,多帶有墊的扶手。普遍應用的木材是桃花心木、黑檀木、鵝掌揪(tulipwood)、紅木和果樹木材。鑲嵌和黑金色的清漆涂飾是常見的。
法國外省式(FrenchProvincial)
在為法國宮廷設計家具的同時,許多非常優秀的工匠也在外省生產家具。雖然這些家具受到法國各個時期宮廷家具的影響,但是外省家具受路易十五風格影響最大。
優雅的曲線以更樸實的方式詮釋了鄉村的生活,一般在彎腿上較少裝飾,盡管在較早時期,腿采取直線型。法國人用的大衣櫥(armoire),在中世紀時是用來貯放盔甲或武器的,現在則改用來貯放衣服。所用的木材是當地產的,如橡木、胡桃木、栗木、白蠟木(ash)、楊木(poplar)。軟包家具設計得十分舒適。
帝政式(Empire,1804-1815)
法國帝政式家具是在拿破侖(Napeleon)統治時期產生的。這種家具體量大,用昂貴的木材如桃花心木、紅木和黑檀木來制作。裝飾件包括黃銅、鍍金的表示勝利的記號,神話人物和拿破侖的象征如大寫的字母N。
這種家具的外形像個盒子,四角端正,它的一個突出的地方是采用了圓柱。法國帝政式家具影響了許多英國、美國和德國的設計師,直至1840年前,在美國曾一度盛行。
美式家具自身的形成和發展
家具風格,尤其是英國和法國的風格傳播到美國,對美國的影響很大。許多移民隨身帶著家具去了美國,還有一些工匠也來到美國,到了那里以后開始制作家具。
雖然受到原來風格的影響,但是許多家具是在這塊新大陸上就地取材做了為自己用的。這種家具稱之為殖民地家具和早期美國家具。美國家具設計師鄧肯·法夫的家具家喻戶曉,他的家具風格以他的名字命名。18世紀起的美國家具表明受歐洲的影響最大。以下闡述這些美國家具的風格。
殖民地和早期美國家具(ColonialandEarlyAmericanFurniture,1620~1780)
殖民地和早期美國家具可以稱之為美國民俗家具(或鄉村家具),它是在獨立戰爭(theRevelutionaryWar)之前的殖民地生產的。雖然工匠們受到英國和法國家具風格的影響,但是生活條件迫使他們生產簡單的、功能性的家具。
本地的木材如楓木(maple)、胡桃木(walnut)和松木(pine)被大量應用。椅子的座面是藤編或燈心草編的,椅背常做成梯子的格狀。擱板桌(trestletable)和長條凳(bench)用得十分普遍,同樣簡陋的衣櫥(chest)和墻角餐櫥(cornercupboards)也是常見的家具。
兩種有特色的美國家具是溫莎椅(Windsorchair)和搖椅(rockingchair),它們屬于早期美國家具(雖然溫莎椅是從英國引進的,但是它在美國用得最普及。
由莎克宗教派別(Shakerreligioussect,也有人譯作“震顫派”)生產的實木家具對這類家具的影響最大。莎克派的家具工匠十分優秀,他們生產的家具比例合度,造型簡潔。許多正統的家具如頂蓋床(canopybed)在美國的獨立戰爭前后也有生產。現在,殖民地和早期美國家具常在市場上以一個統稱“美國鄉村式家具”出售。
聯邦式家具(Federal,1780~1830)
聯邦式家具是在美國成立聯邦政府的早期出現的。這個時期,人們對建筑和考古學有著極大的興趣。在這種風格中常常反映了亞當兄弟式、赫普爾懷特式、謝拉頓式和英國攝政式的一些特點。黃銅手柄、球形捏手和飾有紋章的盾(escutcheons)作為裝飾件附加在質量較好的家具上。應用美國鷹形的黃銅飾件是常見的。
鄧肯·法夫(DuncanPhyfe)和薩默爾·麥倫托里(SamuelMclntyre)是這個時期兩個著名的家具工匠。他們制作的沙發相當正統,被稱之為美國帝政式沙發。
鄧肯·法夫式(DuncanPhyfe,1790~1830)
鄧肯·法夫(DuncanPhyfe)是一個從蘇格蘭來的移民,被認為是美國第一位最偉大的家具設計師。雖然他的設計主要是在聯邦時期,但是他的設計風格流行之廣,使其自成一家。他的一些家具受到赫普爾懷特式、謝爾頓和亞當兄弟式的影響。
鄧肯·法夫成功地把直線和曲線造型結合起來,創造了一種容易辨認的風格。他的裝飾件有車件、開槽件、小凸嵌線、桌腿上的黃銅尖梢、瓷或玻璃做的捏手。他所設計的桌子用單個的豎琴形或者圓柱來做支架,并采用了羅馬貴人凳腳座。(羅馬貴人凳腳座從支架向下伸出,與地面呈一定角度)豎琴形也廣泛用于他的有名的豎琴沙發中和帶有豎琴后背的椅子中。他設計的家具幾乎全部采用桃花心木來制作。
18世紀式美國家具(18thCenturyAmerican)
雖然不能確切地指明是在哪一段年代,但是一種比殖民地式和早期美國家具更正規的美國家具風格已經發展起來了,它就是著名的“18世紀式美國家具”。這種風格也被認為是美國傳統家具。
著名的工匠和設計師如約翰·戈登德(JohnGoddard)和威廉·薩維萊(WilliamSavory)生產設計精良的家具,其中對英國和法國的風格作了修改,許多這類家具是在新英格蘭和費城生產的。鄧肯·法夫的家具也可以看作是18世紀美國家具。
18世紀美國家具中其余的家具是對安妮女王式、齊賓泰爾式和其他英國和法國古典風格的改型,特別是帝政式,在美國生產時也作了較大的修改。這些風格的家具常常按照殖民地當時的品味進行了簡化,更加典型的設計如“新港貝殼”(NewportShell)式完全是美國本土的風格。
使命派家具
使命派家具(MissionFurniture)是美國工藝美術運動(ArtsandCraftsMovement)在家具設計方面產生的一種風格。美國工藝美術運動在家具設計方面的杰出代表是斯蒂克利(GustavStickley,1857~1942),他的風格基于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風格,但采用了有力的直線,家具本身更為簡樸、實用。這是美國實用主義與英國設計思想結合的產物。
斯蒂克利是石匠學徒出身,但是他從事職業生涯是1875年在一個親戚的椅子工廠里開始的,到1879年,他成了領班。1876年他在費城建城100周年紀念展覽會上看到莎克家具(Shakerfurniture)的展出,當他與他的兄弟在紐約的賓厄姆頓(Binghamton)成立工廠時,他竭力仿效莎克家具的簡潔性。他寫道“我們沒有錢買機器,我到一個做掃帚柄的商人那里,他有一臺很好的車床,用這臺車床可以把木塊車成光滑的零件,用來做十分簡潔的莎克式(Shakermodel)的椅子”。直到1899年,他在靠近紐約索羅克斯鎮{Syracuse}的伊斯特塢(Eastwood)建立斯蒂克利公司時,他才能實現他的想法。那時他已傾向于拉斯金和莫里斯的思想,同一年他訪問了英國,在那里他遇到沃伊齊(Voysey.1857-1941)和李特巴(Lethboy),與卡頓公司(kenton&Co.)也建立了關系。斯蒂克利的“使命派”家具最為著名,這是一種主要用橡木做的堅固而厚重的家具,它旨在呼喚人們回歸美洲新大陸早期開發者的“簡樸的生活方式”。這種家具在市場上獲得了成功,而且適于用機器來進行加工,這就引來了許多競爭者,包括他自己的兩個兄弟,他們在1902年成立了一個與他競爭的公司。
斯蒂克利還是不顧一切地堅持他個人的志向,1900年,他在索羅克斯鎮的工匠大廈發起了“手工藝匠聯盟”(TheUnitedCrafts),以合作的方式重建了作坊,后來在1904年關閉了。在這一段時期,斯蒂克利創辦了他的雜志《手工藝匠》(Craftsman),他用這本雜志宣傳他的建筑思想和設計理念,同時也在自己的作坊里身體力行。但是商業上的成功使他過分自信,拼命擴大自己的業務,1913年,他在紐約市建造了有12層樓面的手工藝大廈,這種商業冒險導致了他的失敗。那個時期,這種“手工做”的家具在對手的工廠里都是用批量的方式在進行生產,當然在品味上也不可避免地變味了。
斯蒂克利一直主張生產“民主化”的家具,這與他的英國同行大相徑庭。他用“批量銷售”的方式,同時也用“批量生產”的工藝來支撐銷售。斯蒂克利的家具設計得十分堅固耐用,比例勻稱,而且工藝上乘,所用材料和工具也是盡可能的好,因此風行整個美國。在這個時期,設計是由哈伯特(ElbertHubbard)來做的,他也曾去過英國,向莫里斯移樽請教。斯蒂克利一方面受到理想主義的驅使,另一方面既然作為一個企業家,他又在紐約的靠近布法羅(Buffalo)的東奧羅拉(EastAurora)重操勞伊卡洛夫脫商業計劃(Roycroft),他開始組建勞伊卡洛夫脫出版社(RoycroftPress),并在1897年介紹了與斯蒂克利“使命派”十分相似的整套系列家具。他還把工場與文化企業相結合,但是他的這種熱情卻受到天真的民粹派的譴責,有一種批評意見認為,“他把拉斯金和莫里斯的觀念普及到令人厭煩的地步,把手工藝美術運動推到了粗俗的境地。”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在布法羅還有另一個手工匠所做的家具也保持著手工藝美術運動的主流風格,這個人就是哈伯特的朋友魯爾夫(CharlesRohlfs),他的早期作品也是“使命派”風格的,但是他的許多作品都是精雕細刻的,他還是少數幾個運用新藝術(ArtNouveau)風格裝飾元素的美國家具制造商之一。雖然他的工場很小,雇員從未超過8個人,他還是一直能很穩當地承接到辦公室和室內裝飾的生意,他的作品在歐洲和美國都受到贊揚,這主要得益于參加各種展覽會,例如1902年他參加了都靈展覽會(TurinExhibition),這使他獲選進入倫敦的家藝術學會(theRoyalSocietyofArtsinLondon)。
在保持歐洲的傳統方面,美國建筑師對手工藝美術運動的家具設計也做出了重要貢獻。在1908年到1909年間,格林納兄弟(Greenebrothers)建于加利福尼亞的帕薩迪納(Passadena,California)的加布利屋(GambleHouse)是一個整體設計的例子,業主實際上是讓建筑師自由地創造室內裝飾中的每一個細節,查爾斯·松諾·格林納(CharlesSumnerGreene)和許多同時代的人一樣,像朝圣般地去英國學習(1901年他去英國度蜜月),他和他的兄弟亨利·馬瑟·格林納(HenryMatherGreene)所做的家具和建筑是道地的英國手工藝美術運動的風格。格林納兄弟如同麥金托什(CharlesRennieMackintosh)一樣,明顯受到中國的影響,包括從齊賓泰爾式借鑒過來的雕刻背板。但是他們感到日本已經把細木工轉化為藝術品,日本的家具已經具有高度理想化的色彩。阿什比(CRAshbee,手工藝美術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十分贊賞格林納兄弟的作品,認為它是“溫柔、精巧、謙遜和精致的”。
1896年阿什比訪問了紐約,沒有留下什么痕跡。他花了一天去看作品和作坊,為了談生意而不堪其煩,大部份時間是在沒完沒了的揮霍和尋歡作樂中度過的。他把自己工場的失敗歸咎于追求假古董的時尚上,把成把的錢花在最新式的美國機器上。1900年,他到了芝加哥,他遇到了賴特(FrankLloydWright),“我走遍芝加哥,我發覺在我們這個領域,他是走在最前面和最有才能的人,也許放在美國也是如此。”在19和20世紀之交,手工藝美術運動的理念當然也為中西部的建筑師和設計師所熟知,“當時莫里斯和拉斯金在芝加哥知識界中十分有名,”賴特在他的《遺囑》(Testament)一書中曾這樣寫道。
然而,賴特和麥金托什與格林納兄弟一樣,所設計的家具與建筑風格是相吻合的,在1908年,他設計羅賓住宅(RobieHouse)時,并沒有用“使命派”和早期開發者的風格,而對簡樸生活的傳統是用模棱兩可的方式來表達的,不再是美學表現的主要部份。賴特設計的家具是對建筑空間的補充,來表述造型與空間的關系。所以,年輕的荷蘭設計師里特維爾德(GerritRieveld,風格派的代表人物,創作著名的“紅藍椅”)也是工匠出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不久被要求復制一些賴特的家具,以用于裝飾荷蘭的前衛風格的大廈,這件事表明賴特的做法是無獨有偶的。賴特把手工工藝的美學只是作為一種補充,這種對幾何形態的意識是現代運動成就的一個重要特點。
延伸閱讀:美式家具的起源和風格特點
結語
現代的美式古典風格家具,從造型設計上,實際上主要以法國路易風格(路易十四、十五、十六(LouisXIV,LouisXV,LouisXVI),即巴羅克、洛可可和新古典主義)和可歸于洛可可風格的英國的安妮女王式(QueenAnnaStyle,1702~1714)與英國的齊賓泰爾式(英王喬治二世時期,1727-1760.ThomasChippendale,1718~1779)以及美國工藝美術運動的使命派風格(MissionStyle)為基調,加上了現代設計師的改良。
美式古典家具還受到德國比德邁式、意大利、西班牙、東方家具風格的影響(見圖48~44和58),而當代/現代的美式家具有“現在的”外觀,這種設計便于用現代機器加工并應用現代材料。
美式古典家具在法式和英式基礎上的改良是符合美國的移民文化和居住特點的。美國的移民文化是經常遷移,因此他們對家具的做工并不十分強調精致,即用即丟(disposible),沒有必要使用加工過于精良的家具。另外一個重要的改良是家具的體量和尺寸,美式古典家具的體量很大,尺寸也相應加大。這和現代美國人身材高大,體態肥胖也有關系,另一方面美國人居住空間一般較大,所以與這種體量大的家具也相適應。
從工藝技術上來說,美式古典家具也作了很多改進和創新,十分值得注意:
(1)美式古典家具基本上是以實木作為材料的,在木材含水率的控制方面,采用現代木材干燥技術及加工過程中的木材平衡含水率的控制技術,使其尺寸穩定,不變形及開裂。
(2)涂裝技術,現代的美式古典家具的涂裝技術使家具表面有深淺,從而富有層次感,或者用所謂做舊技術(re-production)使家具表面有滄桑感,更接近自然(natural),貼近了回歸自然的消費心理。
(3)結構上的改良,使其適合應用現代五金,并有很好的強度。
(4)在設計上對功能考慮得較為完備,更符合現代人的多種需求。
(5)美式古典家具已實現了現代化生產方式,特別是涂飾工序已實現了流水線作業。
(文章出處:360家居網)
- 上一篇:經典再現,英倫名家傳遞英倫皇室風
- 下一篇:明末清初的家具大咖 你知道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