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中套房:拔步床
拔步床,又叫八步床,在《魯班經匠家境》中被分別列為“大床”和“小床”兩類,其實是拔步床的繁簡兩種形式。拔步床的獨特之處是在架子床外增加了一間“小木屋”,從外形看似把架子床放在一個封閉式的木制平臺上(這種平臺北京或稱“地平”)平臺長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臺四角立柱,鑲以木制欄圍,有的還在兩邊安上小窗戶,使床前形成一個小長廊。長廊兩側可以安放桌、凳類小型家具,用以放置雜物。這種床形體很大,床前有相對獨立的活動范圍,雖在室內使用,但宛如一間獨立的小房子,這種家具在南方比較常見,床架的作用是為了便于掛帳子。
拔步床產生于明代晚期。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廊柱式拔步床,這是拔步床早期的形態,另一類是圍廊式拔步床,這類是典型的拔步床。但是這種床的體積一般比較龐大,結構復雜,從外形看就像一個小屋。拔步床從總體上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架子床,一部分是架子床前的圍廊。為達到室內寬敞明亮,床架左右和后面安裝了較矮的床圍。另外,拔步床又稱為踏板床,這是因為,地下鋪板,床在地板之上而得名。進入民國后,這種床仍然在江南一帶的富庶家中使用,所飾多吉祥圖案及歷史典故。
楠木垂花柱式拔步床·明·中期
此床通高2460,長2390,寬2320mm,體形龐大。拔步床也稱“八步床”示其巨大。掛檐及橫眉部分均鏤刻透雕,表現古代人物故事;前門圍欄及周圍檔板刻有麒麟、鳳凰、牡丹、卷葉等紋樣,刀法圓熟,工藝高超,體現出明代中期的典型風格。
據《通俗常言疏證》引《荊釵記》:“可將冬暖夏涼描金漆拔步大涼床搬到十二間透明樓上”,并謂:“今鄉村人尚云拔步床,城市人反云踏步床,非也”。拔步床即床體外設置踏步,且踏步上設架如屋,即有飄檐、拔步及花板。架子外再設架子的“大床”。
櫸木攢海棠花圍拔步床
這件清中期的拔步床是用櫸木所制,攢以海棠花圍,是拔步床中的精品,由于拔步床的特殊構造,使它很像是一張架子床被安放在了一個平臺上。進平臺數尺,便可到達床前。這件拔步床沒有其它床的封閉、壓抑感,原因大約就是在于它四周的透雕上。
拔步床的確是明代晚期的一種頗具個性的大型床,它在明代晚期的出現其實是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的,與明代士大夫階級豪華奢侈的生活習尚有著密切的關系。明代晚期,官吏腐敗,他們平時以侈糜爭雄,高筑宅第,室內布置出現了房中套房現象。
拔步床也是明式家具內斂的體現之一,古人所謂“光廳暗房”,講究私密性。拔步床雖在室內使用,卻宛如一間獨立的小屋子,有廊有便所,床前的圍廊如同古代房屋前設置的回廊,四周圍上帳幔更是像門一樣緊緊的包裹著內部空間,雖然看起來比較狹小,但人跨入圍廊就猶如跨入室內,人在里面梳妝自如,解手方便,整個大床就是一個前堂后室的古代建筑布局空間,大有屋中屋、罩中罩的意思。這是古人真正的世界所在,它是封閉的、獨立的和“不與外人道哉”的,這和西方或現代家居中床的直白和開敞有天壤之別,現代床完全是直露的、坦白的,沒有私密性。
拔步床多在南方使用而北方幾乎不見,也反映了南北方文化性格差異。北方人性格豪爽,不愿囿于床幔之中,而南方人受山清水秀滋養,生性陰柔細致,躲進帷幔之中自得其樂;再者南方氣候溫暖潮濕蚊蟲滋生,冬天較冷屋里沒有暖氣,拔步床可以冬天保溫夏日避蟲。北方因天氣寒冷,人們一般多睡暖炕,即便使用床,為達到室內寬敞明亮的效果,只需在兩側和后面安上較矮的床圍子就行了。
相關閱讀:古代家具匠人的從業和技藝情況
甬作花梨面板嵌骨老式寧波千工床
拔步床在中國的歷史上沿襲很久,直至今天,在江浙一帶的農村里,還在使用。寧波千工床是拔步床的一種典型代表,所謂千工就是精雕細琢,工藝非常復雜,幾乎要耗去數千個工時才能制造出來的中式床。它的踏板離地約15—20厘米,深約80厘米,寬度約200厘米,踏步有八字掛面式和平面式兩種,設雕花柱架、掛落、倚欄、飄檐花罩,上有卷篷頂,右邊安放二斗二門小櫥一只,上置鐘、帽筒、花瓶、鏡箱、茶具、燈臺;左邊放馬桶箱一只。千工床的后半部才是臥床本體,除了又設一道雕花門罩、垂帶、遮枕外,床內有的還設有書架擱板、角櫥、錢箱、點心盒、防身器具等,其深度達150—200厘米,床三面圍有拆裝式的雕刻或彩繪屏風,更考究的床外圍還有走道,稱為“巡更弄”式雕床,睡在這樣隆重的床上,是否感覺太奢侈了,但實物可惜已不存在了。
拔步床的傳世品非常少,其形體的高大表明它是按照房屋框架和裝飾而制作的,頗有大木作的梁架結構形式的特點,由這類床人們可以窺見中國古代建筑技術對于家具制作的影響。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的居住空間變小,而且遷移性增大,以前的那些拔步床適應不了這種新情況,就必然會被片床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