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安思遠 看老外家的中國元素
當代美國的亞洲藝術學術圈、收藏圈和古董圈中,有一位被稱為“教父級”的傳奇人物,他憑借著敏銳過人的鑒賞眼光、鮮明的個人魅力、果斷的商業頭腦, 成為一位跨越半個世紀之久的杰出亞洲藝術品鑒賞家和古董商。在他的曼哈頓私宅中陳列著無數令人驚嘆的博物館級藝術品,如同他本人曲折的人生經歷一樣,閃 耀著不可思議的光芒。他就是安思遠(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一位猶太籍紐約知名的牙醫大夫的兒子、一位煙不離手、永遠穿著馬靴的牛排饕客、一個天才般的古董冒險家,于2014年8月3日辭 世,享年85歲。
大師的謝幕 時代的終結
從19世紀中后期開始,一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隨著清王朝的覆滅、中國內戰等客觀原因,大量精美的中國古代藝術品流向西方,考古挖掘、學術研究、收 藏拍賣開始形成熱潮,并造就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收藏中國藝術品的黃金時代,一批收藏巨擘也登上了歷史舞臺。然而,隨著像布倫達治(1887年-1973 年)、賽克勒博士(1913年-1987年)、玻西瓦爾•大維德爵士(1892年-1964年)、玫茵堂主人(1918–2009)等這樣的世界級大藏家 的紛紛離去,一個西方收藏中國藝術的時代宣告行將結束。而最后的安思遠,就是那塊落下的帷幕。
安思遠的辭世象征了西方世界上一個中國藝術收藏史的結束,作為一位最后一位魁斗式、具有集大成者意味的收藏家兼古董商,安思遠的生命中,一直延續保 持了屬于他的那個時代的特征:熱愛、尊重、堅持、學習和豁達。是收藏家還是古董商?這兩個通常被認為是互相抵觸的身份,卻在安思遠的身上得到了和諧的共 存。他與兩位恩師愛麗絲•龐耐女士和王方宇教授的亦師亦友的深厚感情,以及堅持不懈地學習和考證,再配上他本人極高的藝術天賦與眼光品味,完整地闡述了一 位真正意義的古董商和收藏家的特質,學術與商業的完美結合,也在安思遠身上體現無遺。文化文明的傳遞延續和傳播,需要整整一個社會階級來維持和保護, 在這個新舊兩代、東西交匯的新時代里,目送老一輩藏家們離去的同時,在迅速崛起的中國收藏家勢力和版圖之內,也許財力不是問題,但還能出現像安思遠這樣的 具有世界文化胸懷和視野的收藏家嗎?
安思遠十幾歲就開始販賣古董獲利,近百年的歲月里,他聲稱自己在收藏家中,并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絕對是最有錢的。有錢,又有品位,因而使他充滿傳奇性。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安思遠的華美大宅。
相關閱讀:看君臨天下的乾隆爺收藏的玩具們
安思遠之華美豪宅
(來源:三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