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cite id="lz59x"></cite>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video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video></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del id="lz59x"><span id="lz59x"></span></del><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ideo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video></var>
<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var><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span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span></menuitem><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ins id="lz59x"><span id="lz59x"></span></ins>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蒙古家具 重漆厚彩的艷麗積木

導讀:
在人們的想象中,一般認為游牧民族很少用我們常用的沙發、睡床等家具,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蒙古族家具的起源大體與我國中原地區同步,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形成了特有的民族形式和制造風格。由于蒙古族半農半牧的生活方式,蒙古族家具重漆厚彩,便于拆卸、組合,說它是草原民族漂亮的巨型“拼插積木”,實不為過。

在人們的想象中,一般認為游牧民族很少用我們常用的沙發睡床等家具,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蒙古族家具的起源大體與我國中原地區同步,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形成了特有的民族形式和制造風格。由于蒙古族半農半牧的生活方式,蒙古族家具重漆厚彩,便于拆卸、組合,說它是草原民族漂亮的巨型“拼插積木”,實不為過。

蒙古家具 重漆厚彩的艷麗積木_1.jpg

蒙古族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上有不可磨沒的巨大貢獻,蒙古古典式的家具也是在宋、遼、金家具形式上逐漸發展起來的,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特色,同時突出木材自身的紋理,造型端莊,制造完美而且實用、堅固。家具所用材質多為樺木,因樺木產在遼寧省,用料運輸較方便,但也不乏櫻木、榆木乃至用硬木等優質木料。

元朝家具在中國家具史上有著承前啟后的貢獻,它既拋棄以往一貫采用漆飾加工的制作方法,突出了木材純樸的材質,又體現了人們追求自然的心理,給以后明清家具留下了廣闊發展空間。元朝時蒙古族家具發展到鼎盛時期,元順帝曾被譽為“魯班天子”,看來,一位當政者對某些事物的寵愛,必然是上行下效。

元順帝.jpg

元順帝

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的蒙古族家具博物館是全國唯一的一家以蒙古族家具為主題的博物館,館內珍藏了近600余件蒙古族傳統家具,年代為清早期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不等,基本上代表了內蒙古西部民間家具的特點與風格。蒙古族美術家烏日切夫和楊·巴雅爾依托該館藏品編著而成的《蒙古族家具》一書,讓人們見識了這朵艷麗的民族文化奇葩。

蒙古家具 重漆厚彩的艷麗積木_1.jpg

館藏的蒙古族家具大致可分為桌案類、貯藏類、坐臥類和架具類四種。前三類比較好理解,架具類家具主要包括箱架、佛龕、碗架等,主要用于陳列神像、器皿和藝術品,靈巧輕便、便于組合。此外,蒙古族家具還包括牛車、馬車、四抬轎等出行工具以及木升等擺放類飾品。

蒙古家具 重漆厚彩的艷麗積木_1.jpg

相關閱讀:藏式家具的獨特風格 絢麗華貴中見信仰

蒙古家具  榫卯連接便于拆卸

大多蒙古族家具體積小、形制四四方方,用材厚實,看上去就像艷麗的積木塊。更奇妙的是,牧人家的箱子、碗柜等大小幾乎一樣,同類家具尺寸相差只有5到10厘米。為什么會這樣呢?

烏海市蒙古族家具博物館館長李京波說,“這跟蒙古族的生活習性有關系。傳統上蒙古族每年至少要遷徙兩到三次,四方的家具能在同一輛馬車上最大限度地擺放,固定后能降低路途顛簸造成的損害。大小相近是因為勒勒車的大小就差不多。”

為遷徙方便,蒙古族家具主要采用便于拆卸的榫卯連接。蒙古族家具博物館館藏家具中,僅榫卯連接的方式就有30余種。最早牧民家沒有類似于大衣柜等大型家具,多數無屜無蓋的家具,如箱架、器皿架均可拆卸。李京波特別提示,案一般可拆卸,而桌子不能,只有少數廟宇中的貢桌,桌面與腿可分開。不少蒙古族家具有一物多用的特點,如兩個以上的桌就可以組合成不同的床類,利于在空間有限、圓型結構的蒙古包里置放和使用。

蒙古族家具的擺放采用“雙環結構”。內環為圍繞正方形火撐區的“三張碗桌”構成的方形組合,外圍則是緊靠哈那墻(蒙古包氈壁的木制骨架)的“箱—柜—佛龕—床桌—柜—箱”等構成的圓環組合。這種結構詮釋了游牧民族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樸實宇宙觀。

蒙古家具 重漆厚彩的艷麗積木_1.jpg

家具紋飾 展現蒙古世俗生活

家具不僅是生活用具,也是一幅民族風情畫。蒙古族家具雖然看上去并不鮮亮,但通過烏日切夫先生的研究可以發現,其紋飾圖案種類繁復,寓意深刻。

蒙古族家具多采用厚漆重彩,麻灰打底,紋飾可分為敘事圖案、抽象圖紋和具象圖案三類,每種紋飾又分為十幾種,形象地反映了蒙古族的宗教信仰和審美情趣。比如,卷曲流動的云紋,有吉祥、神界之意;靈感源于牛鼻子印的鼻紋,象征圓潤、美麗;最常見的回紋則寓意守護財物,免遭盜竊。

主人的身份不同,對家具圖案的要求也不同。王公貴族所用家具多以加官進爵、國泰民安為圖案主題,包括山水紋、龍虎紋等;商賈家家具圖案常見錢幣、元寶等;平民所用圖案內容最豐富,富貴長壽、平安喜慶、吉祥如意等普通百姓美好的生活愿望都有表現。

有一類敘事圖案很好地反映了蒙古族的世俗生活場景。在一款抽蓋小盒上,繪有清代官員審訊圖。畫面共有5人,端坐在圓墊上的兩人為官員,跪在前方的為原告,被繩索所縛且被衙役(博碩克)摁住的,昂頭不服的應該是被告。朝廷官員和蒙古高僧都坐在圓墊上。高僧手拿案紙,官員似在聽證。這幅畫面反映了當時的蒙古社會是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

蒙古族家具中也有漢地文化的影子。烏海蒙古族家具博物館藏的一個晚清堂柜采用傳統中原文化的八仙圖,但柜腿使用蒙古族傳統的云紋,色調以深紅、深黃為主,足以說明蒙古族與其他民族的文化交融。

蒙古家具 重漆厚彩的艷麗積木_1.jpg

蒙古家具的色彩

草原民族獨特的生活習慣和地理環境也造就了本民族的色彩偏好,同時蒙古族家具圖案中色彩也具有它的象征作用。蒙古族家具圖案中常見的如白云之白,藍天之藍,綠草之綠,此外象征太陽的紅色、金色、黃色也是民族裝飾和服飾裝飾的顏色。

紅色是蒙古族家具圖案中常見的色彩,是草原民族所崇拜的色彩。蒙古族家具紅色多為底色,其中紅色中又有大紅、赭紅,朱紅等,蒙古包和昭廟的門柱多為紅色,紅色象征太陽和幸福、好運。

藍色在蒙古族心中象征著藍天,蒙古族信奉薩滿教崇拜“長生天”,把藍天奉為最崇高的神,藍色還有永恒、堅貞不渝的象征。藍色在蒙古族家具圖案裝飾中多為彩繪紋樣的配合色,很少見到以大面積的藍色為主的圖案。

金色在蒙古族牧民的生活中很常見,牧民日常生活的奶桶、酒桶、馬鞍等器皿都有金箔鑲嵌和鑲邊。金色具有極強表現力,在蒙古族家具圖案上金色常常用來描繪圖案的邊緣,強調輪廓。典型的龍的形象都是用金色繪制,金色豬為主色繪制的家具多見于寺廟。

綠色是草原上一望無際的草原的主色,綠色象征著生機、活力和希望。在蒙古族家具圖案中綠色只是作為輔助的色彩,多在抽屜和門板上出現,以綠色為主色的蒙古家具很少見。

白色多見于蒙古包的色彩,在家具圖案裝飾中以白色為底色的很少見,白色在蒙古族家具圖案中多作為點綴色裝飾圖案,但在家具的抽屜面板及門板彩繪有用白色做底色,在整體家具中的面積比列很小。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