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床快婿的典故與床有什么關系?
羅漢床相傳最早是僧人坐禪所用,后來經過不斷變化,在明清時期廣泛應用。因此羅漢床的出身也是比較高貴的。此床和一般坐具不同,不僅可以作為椅子,而且還可以作為單人床使用。上配一個小幾,下有一踏,床上三面有圍子,坐在上面很尊貴。
羅漢床是待客最高級的坐具之一,在古代一般人家是用不起的,羅漢床還有一個典故,相比大家都聽過“東床快婿”這個詞,這個典故的來源和羅漢床以及大書法家王羲之有關系。
“東床快婿”亦可稱 “東床駙馬”、“東床嬌婿”、“東床坦腹”、“東床嬌客”:
東晉時期,郗鑒武將奉旨平叛,立了大功,被封為“太尉”。在朝廷里除了文官丞相王導,就數他這武官太尉了。 郗鑒有個女兒,年方二八,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鑒愛如掌上明珠。郗鑒要為女擇婿,郗鑒覺得丞相王導家子弟甚多,聽說個個都才貌俱佳,郗鑒希望能在王丞相家子弟中擇婿。 一天早朝后,郗鑒把自己擇婿的想法告訴了王丞相。王丞相說:“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選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誰,我都同意。”郗鑒就命管家,帶上厚禮,來到王丞相家。 王府的子弟聽說郗太尉派人來覓婿,都仔細打扮一番出來相見。
郗府管家看來看去,感覺王府的青年才俊個個都很好。最后,郗府管家來到東跨院的書房里,就見靠墻的床上一個袒腹仰臥的青年人,對太尉覓婿一事,無動于衷。管家回去后對郗鑒說:“王家的年輕人都很值得稱贊,他們聽說來選女婿,都仔細打扮了一番,竭力保持莊重,只有一個青年在東邊的床上露出肚皮吃胡餅,唯獨他神色自若,好像漠不關心似的。”郗鑒說:“這人真是好女婿!”郗鑒打聽這個青年是誰,原來是王羲之,隨后就把女兒郗璿嫁給了他。 這個有名的典故就是告訴人們,有時候衣冠楚楚未必就能當成人家的女婿,內在的學識和才能才是最重要的。
相關閱讀:古人姑娘陪嫁要什么?不可缺少美人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