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巖 甘為黃花梨常致窮困潦倒
作家只是海巖的眾多身份之一,而昆侖飯店董事長,才是他的本職。身為著名作家,海巖寫出了不少經典作品,《便衣警察》、《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等。而他不僅是作家,同時又身兼金牌編劇、酒店集團老總、大學教授、高級設計師、收藏家等多重身份。
看進去就拔不出眼了
近日,海巖私藏黃花梨藝術館曝光,而在寫小說的同時,他還寫起了收藏專著。海巖透露,多年以前,他受中國家具協會委聘,擔任中國傳統家具高級顧問,在木器行業漸漸為人所知。他寫的《滿城盡帶黃花梨》一文在一些報刊和網絡登載后,不少段落被多方引用甚至剽竊。漸漸地,許多媒體稱其為木器專家、收藏家。
海巖和著名收藏家、古董鑒賞家馬未都相識于上世紀90年代。1996年,馬未都創辦了國內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開始收藏中國古代藝術品,海巖經常到這里參觀。“我在這方面的第一位老師就是馬先生,我的前三件藏品都是馬先生帶著我一件件買來的,價格都是他幫我砍的。”海巖說。
最初,海巖只是喜歡古典家具,對材質并不在乎。有一次,一群同事路過北京燕莎元亨利家具店。海巖想進去看看,同行的人說,“那是賣黃花梨和紫檀的,看進去就拔不出眼了。”進去后,這些家具入了海巖的眼,他就再沒能拔出來。
收藏是一種癮,讓人痛并快樂
癡迷上收藏家具后,海巖開始變得“窮困潦倒”,“家人出去吃個飯超過200塊,我也會覺得有點貴了。”雖然海巖說作家身份跟收藏家之間沒有必然聯系,但骨子里的文人情懷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是他癡迷于收藏的主要根源。
海巖從收藏之初便聽取了馬未都的建議,把自己的收藏范圍縮得很小,以收藏明清家具為主。海巖說:“我起步晚,財力小。我只能收一樣東西,那么在這個領域中,我可能有一定的發言權。如果什么都收,那我什么都不是了。”十幾年來,海巖認為自己的收藏一直比較理性,收入囊中的,必是所愛。
海巖說,收藏是一種癮,讓人痛并快樂。其中,最大的遺憾是錯過。因為非常喜歡黃花梨,海巖給自己定下一個規矩,去看黃花梨不帶錢包,只帶來回打車錢。這樣,看到中意的黃花梨家具,雖然心癢,但只能忍著。隔一周再看,如果來后仍然惦記,那么就去買回來。“但有很多次再去看時,已被人買走了。”
完成王世襄遺愿 全部藏品永久無償捐給藝術館
“文化大家王世襄先生有一個遺愿,他希望能出現這樣一家博物館——在明清樣式的建筑里,按古人生活的常態來陳設明清家具”。海巖與王世襄是神交,為了完成王先生的遺愿,他在王先生的構想上又進一步,讓博物館不僅具有體驗功能,除了看到非常精美的家具和祖先們的居住情況,還可以讓參觀者住在其中,感受祖先的生活情境。因此,數年以前,海巖便在北京郊區動土開工,興建了櫚園黃花梨藝術館,以實現前輩遺愿。海巖介紹,人們所說的中國傳統家具,實際上就是指明清家具,因此,藝術館里主要選的還是黃花梨、紫檀家具。“十幾年前我收的時候覺得已經很貴了,后來又漲了150—200倍。藝術館由別人投資,我用合同的方式把全部藏品永久無償捐給這個藝術館。”海巖說,他大概收藏了800多件家具,但他在這家藝術館的所有展品,包括500件黃花梨、100多件紫檀家具,以及部分紅木家具和字畫,將永久放在這里陳列。這些家具雖然名義上還是海巖的,卻已不能隨便變賣。
而身為作家的海巖,為了“能承上啟下,添中華文明根基之片瓦”,還專門寫了一部講述家具收藏的書《姚黃魏紫俱零凋——紅木家具古今談》。海巖說,家具也是中國傳統藝術的輝煌一脈,在世界藝術史中占據顯著地位,他希望這個藝術館與這部作品能讓人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精妙。
擴展閱讀:明星們都是怎樣收藏家具的 海巖鐘情黃花梨
- 上一篇:紅木古典家具投資收藏的幾點誤區
- 下一篇:購買山西核桃木家具必須知道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