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住文化之玄關
中國人的居住文化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矩,千年以來一直沿用至今,這其中有很多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里傳承下來的精髓,比如:影壁(照壁)和玄關。中國傳統文化重視禮儀,講究含蓄內斂,有一種“藏”的精神。
中國古代風水專著《青囊序》曰:“一生二兮二生三,三生萬物是玄關。”科學、理性地將風水理論的精華實踐到我們的生活中,可以幫助我們“趨吉避兇”、“化 煞為權”。在古代中國,用風水的原則來考慮城市的選擇和建立,及選址安家已成為傳統,選擇適中的地理位置,一般以坐北朝南為準,考慮自然景觀與生態因素等 等,這些其實都是“天時、地利、人和”這一自然哲學思想在選擇居住環境上的反映。風水,是中國人內心深處的玄關和秘密。
中國很久以前就有在廟宇和宮殿的大門內外,設置影壁的建筑傳統,后來在民居建筑中被廣泛應用。國內外建筑學家都認為,影壁(北方多稱影壁,南方多稱照壁)是中國建筑的獨特元素。其作用是擋風、遮蔽視線,還有御鬼辟邪、擋沖祛禍、遮風收氣之功用,正符合人們外防的心理要求。影壁和大門有互相陪襯、互相烘托的關系,在四合院中起著重要的裝飾作用,主要為了遮擋大門內外雜亂呆板的墻面和景物,美化大門的出入口,起著烘云托月、畫龍點睛的作用。
過去的四合院和古代建筑,大門內外都有個“影壁墻”,影壁,也稱照壁,古稱蕭墻,是中國傳統建筑中用于遮擋視線的墻壁。舊時人們認為自己的住宅中,不斷有 鬼來訪。如果有影壁的話,鬼看到自己的影子會被嚇走。當然,影壁在風水方面也有其功能:影壁墻是針對大門的來勢及“氣”的沖煞而設置的。《水龍經》云: “直來直去損人丁。”一語道破天機。風水學認為,如無影壁墻,氣流則直來直去;有了影壁墻,氣流要繞著影壁而行。這一繞,軌跡成“S”形,由于氣流減慢, 氣則不散,符合“曲則有情”的中國傳統民居建筑的風水理念。
設在室外的即是影壁(照壁),是院內與院外的隔斷;設在室內的就是玄關,是室內與室外的隔斷。玄關與中國古代建筑中的照壁有密切的聯系,二者同樣反映了東方民族講究含蓄、內斂的文化特點。經過長期的約定俗成,玄關指的是房門入口的一個區域。玄關是客廳與入口處的緩沖,中間的距離俗稱“明堂”,明堂越大,財運越旺。
延伸閱讀:玄關的設計與裝修要點
“玄關”一詞,本義是佛教詞語,指入道的法門。《文選》南朝齊王簡棲《頭陀寺碑》有文:“于是玄關幽楗,感而遂通。”白居易《宿竹閣》詩云:“無勞別修道,即此是玄關。”南宋《五燈會元》曰:“莫言佛法無多子,未透玄關也大難。”此三例中的“玄關”,皆謂入道之門。
“玄關”后來產生了眾多的引申意義,大致有以下兩個:
一個是指修煉的緊要關竅,從佛教擴大到道教,由宗教擴大到功夫,道教認為玄關竅是最為玄妙、緊要的關竅,即“玄妙機關”。按道家煉養派傳統觀點,認為只有修玄關才是“正道”。故“玄關”一竅成為宋元以來內丹諸家所強調的一大秘要。大概因氣功及丹道古籍中的“玄關”一竅,異名很多,諸家對“玄關”一竅的具體指陳又不一致,所以,權威辭書都沒有收錄這一項。但此詞不僅常見于道家典籍,而且在與道教頗有淵源的新武俠小說里經常被使用。
“玄關”的另一個引申意是指居室或寺院的外門,泛指門戶。
岑參年輕時隱居嵩山少室,曾作《丘中春臥寄王子》詩,說自己“田中開白室,林下閉玄關。”此處的“玄關”即指住所之門。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詩》“蕭條出世表,冥寂閉玄關”,《全唐詩·明器婢詩》“獨持巾櫛掩玄關,小帳無人燭影殘”,和清方丈《柬吳錦雯孝廉》詩“恐人防靜業,謝客掩玄關”中的“玄關”,也都指住所之門。
在此基礎上,“玄關”進一步引申出了剛進門的一段過渡空間的意思,即現代意義的明堂,是指門廳與門戶之間一小塊用來換鞋置傘的地方,也有人把它叫做斗室、過廳、門廳。
玄關是給人第一印象的地方,是反映主人文化氣質的“臉面”。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各種吉祥圖案,比如百鳥朝鳳、龍鳳呈祥、富貴牡丹、三羊開泰、鯉魚上水等等,可以因人而宜,擇吉選用。“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中的玄關,頻見于文學作品中。關漢卿著名的元曲《望江亭中秋切膾雜劇》第二折道:“轉過這影壁偷窺,可怎生獨自個死臨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