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菠蘿漆工藝及家具
傳統家具的制作工藝紛繁復雜,種類多樣,令人佩服古人的聰明才智和在家具制作上的極高造詣。而菠蘿漆就是古代一種極其復雜的漆飾工藝。菠蘿漆家具非常漂亮,具有行云流水一樣的圖案,十分美觀耐看。
菠蘿漆家具
菠蘿漆的歷史由來
菠蘿漆又名犀皮、虎皮漆,是我國古代漆飾工藝中獨具特色的一個門類。但犀皮工藝真正成熟是在宋代以后,至明清時達到完美的程度。清代時,南方匠人將“犀皮”又稱為“波羅漆”。
犀皮在我國的應用歷史較為久遠,明都穆《聽雨紀談》記載:“犀皮當作犀毗。毗者,臍也。犀牛皮堅而有文,其臍四旁,文如饕餮相對。中一圓孔,坐臥磨礪,色極光潤,西域人割取以為腰帶之飾。曹操以犀皮一事與人是也。后人髹漆效而仿之,遂襲其名。”可見,至遲在三國曹魏時期,犀皮工藝就已出現。
菠蘿漆的制作工藝非常復雜,是將幾種不同顏色的漆混合使用的一種工藝,具體做法是在漆灰之上先油一道色漆,一般油得稍微厚一點,待漆到七八成干時,用手指在漆皮上揉動,使漆皮表面形成皺紋。然后再用另一顏色的漆油一遍,使漆填滿之前那道漆的皺紋,之后再以同樣的方法油下一道色漆,待到漆皮干后,用細石磨平,露出頭層漆的褶皺來。做出的漆面,花紋酷似影木,因此也稱為“影木漆”。有的花紋酷似菠蘿皮或者犀牛皮,因此也被稱為菠蘿漆或者犀皮漆。
延伸閱讀:紅木家具的生漆工藝
早在南宋時,安徽徽州漆工就利用當地生產的生漆拌和綠松石,丹砂,珊瑚,石黃,青筋藍,朱砂等有色礦,動物質混合制成菠蘿漆(又名破鑼漆,犀皮漆),用以制作硯盒,筆筒,筆桿、花瓶、盒蓋、扇柄等小品,精彩雅致,古樸大方,曾被京都選為貢品。
從此,菠蘿漆風靡一時,徽州漆工成為徽幫一派。只是這種名貴工藝品,在抗日戰爭時期停止生產而失傳。目前菠蘿漆家具傳世的非常少,一九七八年,老漆工俞金海根據其父祖傳的漆器技藝,結合自己四十多年的漆工經驗,經反復試驗,終于制成與古無異的菠蘿漆器產品,經科研部門和專家鑒定合格。日本曾派漆器專家前來參觀學習。
- 上一篇:中國幾案家具都有哪些你知道嗎?
- 下一篇:東歐西歐和中歐地區的家具風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