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柚木家具簡析
歐洲的柚木家具大體可分為兩種,全柚木家具和柚木貼皮家具,民國柚木家具基本為全柚木制作。關于柚木家具在民國時期的大肆盛行,除文化影響外,與地理位置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相對于遙遠的歐洲,中國距離東南亞諸國的距離要近得多,加之中國自古就有從這些地方進口木材的傳統,故而運輸渠道應十分暢通,一旦發出新的木材需求信號,產地國能迅速做出反應,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同時,由于省去了長途跋涉的種種艱辛,柚木進入國內和運到歐洲的成本是大不相同的,似乎在歐洲人看來,在中國制作柚木家具是很劃算的。一時間,柚木和紅木成為了民國家具高檔用材的兩個代表。據悉,當時一套家具以柚木或紅木制作,其售價是基本相當的。民國時期,柚木家具數量最多的城市當數天津,九國租界為這種洋派家具提供了深厚的生存土壤。
民國家具的整體走向是洋化的,紅木材質與中國紋樣或多或少地貫穿了當時家具的主要風格,然而,在洋為中用的整體氛圍下,有一類家具顯然始終堅持了全盤西化的思路,它就是柚木家具。
延伸閱讀:民國家具的特點
在談及民國柚木家具時還必須注意一點,那就是民國時關于柚木家具的定義是廣泛的,并非專指用柚木制作的家具。一些用柚木、胡桃木、桃花心木、橡木、椴木,甚至櫸木制作的西洋家具都被當時的中國人統稱為“柚木家具”。
據學者考證,鄭和下西洋所駕船船體就是主要用杉木和柚木制造而成的。由于柚木收縮性小,即使經過海水侵蝕和陽光暴曬也不會開裂變形,因此,柚木是鋼材誕生前造船的最佳材料,聞名世界的泰坦尼克號上的甲板也是用柚木制作的,打撈出來的部分至今仍保存完好。除造船外,露天建筑和橋梁也是柚木大顯身手的好地方。長達兩公里的緬甸道德湖情人橋,就是用柚木建造的,歷經數百年而不朽。
在歐洲,柚木家具源起何時,經多方查證尚未找到確切的答案,相關文章大多也只是用了“皇室身份象征”、“博物館珍藏”等詞籠統帶過。雖然柚木家具的源頭尚無從考證,但柚木在其他方面的應用歷史卻相對清晰。
而今提起柚木,大抵想到的是柚木地板、柚木簡歐家具,甚至許多人會認為柚木在國內的興起無非是近些年的事情,然而,當我們將時間拉回至上個世紀初,在以租界地為核心的都市中,柚木家具已作為流行風尚標而備受追捧。與紅木材質的民國家具不同,用柚木制作的民國家具幾乎都遵循了拿來主義的原則,對西洋家具的原封照搬為民國柚木家具披上了濃厚的異域色彩。
為什么柚木會擁有如此“堅挺”的體質,以下就對其木性略加分析:
柚木,一種產自熱帶的高大闊葉喬木,樹高40—50米,胸徑2—2.5 米,多生長于海拔700—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主產國為緬甸、泰國、印度、印尼和老撾。由于用手揉搓葉片后,會出現血紅色汁液且難以清洗,故又得名胭脂樹或血樹。
樹皮褐色或灰色,葉對生,卵形或橢圓形,秋季開花,花白色,芳香;其心材呈黃褐色或褐色,久則呈暗褐色,有時帶深色條紋,邊材淺黃或淺白色,心邊材區別明顯;干縮系數小,干縮率從生材至氣干徑向2.2%,弦向4.0%,是木材中變形系數最小的一種;木材重量中等,氣干密度0.64g/cm3左右,強度低至中;有特殊香氣,可驅除蟲蟻。
柚木的油性很強,據老木匠介紹,由于油性大、纖維粘,從柚木上刨下來的刨花呈球狀,如果用砂紙打磨,砂紙很容易被油“膩”住,加工時也較難切削。但正因如此,柚木家具在使用過程中會逐漸產生一層光亮的包漿,歷經歲月磨礪之后甚至會產生如老紅木家具般的潤澤感。
- 上一篇:明清櫸木家具的脈絡流傳
- 下一篇:紫禁城中的金絲楠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