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cite id="lz59x"></cite>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video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video></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del id="lz59x"><span id="lz59x"></span></del><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ideo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video></var>
<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var><cite id="lz59x"><strike id="lz59x"><listing id="lz59x"></listing></strike></cite>
<menuitem id="lz59x"></menuitem>
<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var>
<menuitem id="lz59x"><span id="lz59x"><thead id="lz59x"></thead></span></menuitem><menuitem id="lz59x"></menuitem><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ins id="lz59x"><span id="lz59x"></span></ins>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var id="lz59x"></var>
<var id="lz59x"><strike id="lz59x"></strike></var>

東西方家具風格的默契與不同

導讀:
善用筷子的中國人,從席地而坐到椅子的出現,經過了漫長的經驗積累。中國古典家具像中國文化一樣沉浸在禮法的醬缸之中,注重家具的氣質與尊嚴,嚴格地遵從禮法的約束,體現方圓之間的變化,是儒釋道精神的闡釋。

作者李乾安,閱古堂主人。建筑設計師,藝術品經紀人。現居德國。

在歷史長河的沉淀中,人類的文明在輪回中積累與發展。若從宇宙的視角看地球,猶若塵埃,但是人類所創造出的文明卻像遙遠的星光,光芒雖小卻是自發。影響世界文明構成的兩大重要板塊就是東、西方的文明。直至今日,在蛛絲馬跡中仍可窺探兩大文明的輝煌,這也許就是收藏家存在的現實意義。

建筑與家具

說到東西方的家具風格,不得不說到東西方的建筑風格,說到建筑又不得不扯上兩者的文化與藝術。東方文化以中國文化為主體,中國的文化與思想曾是歷史的寵兒,早在西方還是黑暗的時代,中國就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那個時代思維極其活躍。不幸的是到漢代時就已經形成罷戳百家,獨尊儒術的局面。以致近千年來文人的思想無法突破儒釋道的三教合一,政客的謀略也無法超越《戰國策》的范疇。中國像一個早熟的大嬰兒,一直在自己的思維體系中循環,如不受外力,恐難打破這個自循環體系。早熟的嬰兒選擇了筷子,另一邊則選擇了刀叉。我們選擇了木建筑,另一邊則選擇了石建筑。雙方貌似已踏上了不同的道路,必會有不同的歸宿。

延伸閱讀歐式古典家具的風格演變

善用筷子的中國人,從席地而坐到椅子的出現,經過了漫長的經驗積累。中國古典家具像中國文化一樣沉浸在禮法的醬缸之中,注重家具的氣質與尊嚴,嚴格地遵從禮法的約束,體現方圓之間的變化,是儒釋道精神的闡釋。

 黃花梨大禪椅.jpg

黃花梨大禪椅

中國家具文化的精華——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的橫空出世,將千年來家具的制作推向巔峰,它選材優良,簡潔明快,外表優美,生動鮮明地突出了生活的本質——素雅。明式家具中大量地吸收和運用了中國繪畫用線的優良傳統,以線帶面的手法可以在三維的空間中游刃使用。線的藝術又恰好是與情感有關的,正如音樂一樣,它的重點也是在過程中展開的。這種情感的抒發大都在理性地滲透、制約和控制下,表現出一種情感中的理性美,所有這些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在抽象的家具線條中,而這種線條的魅力同樣展現了中華民族審美上的某些基本特色。

延伸閱讀明式家具的特點和風格

明式家具出現的時代,是中國的黃金時代,在這個時代中商業活動頻繁,從某種角度來說也刺激了家具的發展。同一時期,中國出現了從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化的可能性,但由于醬缸文化過于強大,很難自行打破它的循環,所以明式家具的設計到達了巔峰,自己還是沒有超過自己,而在同一時期西方出現了文藝復興,解放了人的思想,擺脫了黑暗和愚昧的束縛。

西方在科學的態度上求取技術,最終迎來了工業革命,打破了中國的自循環體系。中國這個早熟的大嬰兒曾經擁有四大發明卻無意發展,如今則是慌不擇路,饑不擇食。而西方人卻用求實、科學的眼光看到很多中國曾經的智慧結晶,并一一收入囊中,加以研究,中國古典家具就在其中。

中西文化  殊途同歸

我曾經在寫過的《兩把椅子的碰撞》一文中提到,1925年,包豪斯早期教師馬歇·布勞耶(Marcel Breuer,1902~1981年)設計的瓦西里椅子,與明式黃花梨大禪椅做了對比。1960年丹麥設計師奧爾·斯萬澤(Ole Wanscher)設計的變體馬扎,1960年丹麥設計師簡斯·奎斯特蓋德(Jens Quistgaard)設計的水桶就像我們壺套。今天英國當代建筑大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設計的家具中,似乎也可以看到中國傳統家具線條的魅力。看過這些西方設計的家具,我們會明顯感覺到木與石碰撞的結果。可以看到西方人對線條的闡釋,也可以看出他們對東方的理解,文化就是在交替與交融中裂變與進步的。但是這些作品不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延續與發展,他們所做的一切不能代替我們的任務。在很多短暫的、古老的文明消失后,世界不能再缺少東方的聲音了,如果我們不能延續和發展我們的設計,這將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損失。

簡斯·奎斯特蓋德設計的水桶(1960年.jpg

簡斯·奎斯特蓋德設計的水桶(1960年) 

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有些人認為現代的設計將是世界的共融,有些人認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著名明式家具研究泰斗王世襄先生提到:“明及清前期家具陳置在我國傳統的建筑中最為適宜,自不待言。不過出乎意料的是見到幾處非常現代化的歐美住宅,陳置著明式家具,竟也十分協調。不難設想,如將上述的情況倒轉過來,把近二三百年來,豪華的西洋家具擺在我國的古建筑中,必然會感到不倫不類,而為什么明式家具和現代生活卻能這樣合拍呢?思考一下似乎也不難理解,正是由于西方現代生活所追求的簡潔明快的格調在本質上和明式家具有相同之處的緣故。”

 

漢斯·維納設計的中國椅(1945年).jpg

漢斯·維納設計的中國椅(1945年)

延伸閱讀西方家具的源頭:古埃及家具

共求簡潔本是相同,但不同的是,簡潔之中應見文化格調,東、西之間還是應分清你我的。如若能將明式家具中的神韻深度挖掘出來,結合現代的技術加以表現,就能既繼承又發展了中國的家具設計。這件事說說簡單,實則不易。如今的中國設計,從建筑開始,到產品設計,家具設計,甚至服裝設計等皆不能很好地承接傳統發展自己。大家都在復古與抄襲中徘徊。如今,我們眼前能看到的設計載體仿佛都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的,但細細想來卻是盲目雜亂的,這對于民族文化的復興與自信的建立不是一件好事。我想,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文化的回歸是必然,然而設計是文化的體現,中國制造是否能走出國門,發出最強音量,還要看這一代設計師的努力。家具的設計不大也不小,站在中國古典家具和西方現代家具面前,我想很多人都會陷入沉思,大時代的到來也同樣會給中國家具的發展一次機遇與挑戰。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