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家具先驅:邁克爾·索耐特
代表現代家具萌芽的19世紀家具,大多是不起眼的民間家具。其中有早期的法國鄉村家具、編織家具、鐵制家具以及木質家具等,但是,能夠代表19世紀末20世紀初家具發展的最高水平的,應該說是索耐特的曲木家具。
邁克爾·索耐特(Michael Thonet)于1796年7月出生在萊茵河畔的一個小村莊,父親為比利時后裔,從事家具制造。在這個木工世家里,他從小耳濡目染,年輕時就已熟練掌握了各種木工和細木鑲嵌技藝。他早年受德國家具師大衛·倫琴的影響,注重家具的品質和技術上的突破,后來倫琴的公司由于法國大革命后歐洲家具需求減少而關閉,而索耐特卻能面對當時歐洲混亂的家具風格獲得成功,關鍵在于他在家具結構及加工技術上的突破。1819年他第一次嘗試在家鄉開設工場,以19世紀畢德邁爾式的傳統方法生產家具,強調簡潔化和功能化,從此開始了他的家具事業的生涯。
1830年,索耐特開始研究新技術——單板模壓技術和曲木技術,1836年,他取得單板模壓技術的成功,他用的技術部分來自馬車和輪船的制作方法,在這樣的方法中,將細木條用加熱和借助外力的方法彎曲,然后放在一起壓制成薄的木片,并彎成到一定的形狀,然后將它們膠合在一起形成需要的厚度。在接下來的實驗中,他將木條捆在一起,放在膠里加熱。他的早期實驗家具幾乎都是由壓制成薄片的木材制成的,里面的薄片木材為普通木材,外面則覆蓋了一層精美的薄木。這項技術縮短了家具生產的周期,降低了生產成本,1841年他在比利時、法國、英國申請了該技術的專利。奧地利大臣梅特涅購買了一批他的家具,并對它贊不絕口,他說,索耐特如果來維也納設廠必會大獲成功。在梅特涅的推薦和幫助下,索耐特來到維也納,并巧遇卡爾·雷斯特(Karl Leister),二人合作了7年,共同參加列支敦士登皇宮的改建,在這里,雷斯特為他提供了進一步研究層壓技術和曲木技術的機會。索耐特把蒸汽彎曲法應用在設計和規模生產中,并以此來加工椅子部件上小的小和組合的彎曲部位。這件做之所以能夠成功,其精細之處在于在實施彎曲時沿彎曲部位外緣引入一個鋼片,他會緩解彎曲部位外側纖維組織的張力,并增強內側纖維組織的壓力而防止彎曲時破裂。后來,他們創建了具有維也納風格的家具公司,其家具產品參加了1851年的倫敦博覽會,獲得優勝獎,從此索耐特的國際聲譽日隆。1849年,他在維也納辦了自己的工廠,同年為道姆咖啡館設計了4號椅。1865年,他在拉摩維亞的克里安開設了第一座家具工廠,并開始生產自己的椅子。由于向南美出口的第一批椅子受到潮濕氣候影響而開裂,索耐特衛層壓家具,開始全面轉向曲木椅的生產。為解決彎曲木表面開裂問題,他發明了中性層外移法,即將彎曲木外層加上一層金屬板,就可有效地防止開裂,于是他的生產得到了進一步擴展,各種豐富多樣的椅子生產了出來。即使在歷史主義達到高潮的1859年,他仍然推出了已簡潔得無法再簡潔的14號椅(又稱消費者椅),同樣受到極大的歡迎。可以說維多利亞時代,而索耐特在此刻仍能控制市場,為各層人士所欣賞,不能說是一個奇跡。他的14號椅,即可以登堂入室,擺在王公貴族的客廳里,也是普通大眾家中或路邊咖啡館里的坐具。不論在漂亮的家庭客廳里,還是在上流社會的社交場所或咖啡廳,到處能見到。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和亨利·凡·德·維爾德(Henry Van de Velde)可能談論過社會主義,但他們的業主卻是君王、貴話和銀行家;而作為商人和機器化生產的開發者,索耐特比改革家威廉·莫里斯更多地創作了美的和為普通人使用的家具。索耐特在舊奧地利貴族杰出人物的幫助下,為無數人生產的這種椅子,結構合理,材料適宜,在1860年就已經作為一種無名產品產生了,從而滿足了早期的大量的消費需要。
邁克爾·索耐特開始設計和制作家具的時候,時興的是加壓疊層技術而不是加工實心木材的蒸汽彎曲技術。因此,在1851年世界博覽會上展示的長靠背椅和椅子。在使用層壓技術方面是這把長靠背椅的前驅。兩者雖然外形相仿,但結構原理是不同的。以前的疊層樣式是一種剛性的膠合結構,而編號第3號樣式則完全有采用銷釘接合,由于以蒸汽彎曲制作的各構件是長條型的、連續不斷的、高度韌性的,所以在這些構件完全這邊用螺全那邊用螺釘擰接后,它們就會變得堅固,因而以這種方式獲得高度的剛性和非凡的韌性。這個適應社會的需要,可以低價格大批量制造的椅子。它的獨創性是索耐特(Thonet)能夠取得成功的基礎。
在索耐特的所有作品中最優雅的最被欣賞的是搖椅。第一種搖椅有一釘扣皮座和靠背,在1860年,但在后來,其形狀與結構得到改良,更具功能性的藤代替了裝飾。座位的比例,靠背的角度和底和纏繞架的新設置使它比任何其它搖椅有著更強勁的支撐力和牢固度。搖椅在美國已經流行;索耐特將它們介紹到尚不被人們所知的歐洲。在英國,搖椅以前被認為是虛弱的人和殘廢人使用的帶女人氣的座椅。
由于社會需求的膨脹,索耐特的家具供不應求,1856年至1889年間總共有五個工廠在東南歐開工,雇用約6000名工人。日產2000多件家具。1869年,索耐特在視察匈牙利森林時患了重病,于1871年不幸病逝。索耐特逝世后,他的工廠實力不減當年,到1903年前后,已形成具有7個大廠及眾多分廠與制材廠、3萬余名工人的大型企業集團,年耗山毛櫸材14萬立方米,產品達千種以上。第一世界大戰期間,工廠產量急劇下降,戰爭結構后索耐特的工廠及所屬朝陽區劃歸奧地利之外的捷克和斯洛伐克,二戰前轉向鋼管家具生產,并與包豪斯的布魯耶、密斯等大師合作、其產品又一次走向世界。
在索耐特公司的商品目錄中包括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類型,包括臥室以及戶外的扶手椅、長靠椅、甚至兒童用的按比例縮小的變體椅。它們的設計與第14號這樣的椅子相比,往往顯得粗笨。歷史主義的流入,除了促成有些笨重的馬卡特(Makart)風格的產品之處,其它的式樣仍繼續體現出邁克爾·索耐特的開拓精神。兩位偉大的現代建筑開拓者-阿道夫·魯斯(AdolfLoos)的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運用了索耐特大量生產的家具,并認識到了它的重要性。奧托·瓦格納(Otto Wagner)設計的維也納郵政儲蓄銀行所用的椅子,一部分是由索耐特公司制作的,另一部分由Kohn & Kohn制作,而他們的競爭者約瑟夫·霍夫曼及其追隨者們,也在維也納學校里不厭其煩地試驗曲木技術。
在工業設計歷史上,索耐特工廠達到了生產和設計結構和相結合的罕見程度。這些設計依據的結構原則,雖然非常簡潔特別的生產方法所必需的巨大革新。除了全部借助特別的形成工具,使用蒸汽彎曲和使用一種新型接合方法接合椅子之外,這些設計引起了全新的制造方面的一些問題。
邁克爾·索耐特的成就,就是讓使工業革命時期的兩個重要因素(開拓精神用于新技術和開拓精神滿足新階級的要求)進入了一種完美結合的階段。我們有理由認為,這種結合是家具制造中的一種新風格。也正是由于他的技術開拓精神符合了時代的要求,從而加速了家具進入成熟和完美階段的步伐。
- 上一篇:意大利設計名師埃托·索特薩斯
- 下一篇:設計大師約瑟夫?霍夫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