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漆器家具概述
中國漆工藝術歷史悠久,在商代遺址中多次發現描給乃至鑲嵌的漆器殘件。在此之前,肯定還經歷過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這說明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們的祖換就已認識并使用漆來涂飾日用器物,這樣既保護了器物,又收到很好的裝飾作用。幾千年來經過歷代勞動人民的發展創新,到明清時期,漆工藝術已發展出14個門類,87個品種。這時期能工巧匠輩出,且有大批文物傳世,在明清家具種類中,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中國漆器家具的種類有:單色漆家具、雕漆家具、描金漆家具、識文描金家具、罩金漆家具、填漆戧金家具、菠蘿漆家具、堆灰家具、刻灰家具、嵌螺鈿家具、撒嵌螺鈿沙加金銀家具等。
中國漆家具的發展
中國古人使用漆的歷史很長,河姆渡文化就發現了原始漆器,距今已有7000多年了。漆的本色單調,呈深棕色,反復髹(xiu)飾后漆層加厚,近乎黑色。如在漆中加入朱砂,則呈朱紅色。所以我們今天可以看到戰國至漢代的漆器大都是黑紅兩色。元代以后,漆制家具開始增多,進入明朝以后,尤其明中葉,漆制家具爭奇斗艷,剔犀、剔紅、剔彩、款彩及彩繪等工藝大量被使用在家具上。漆制家具工藝復雜,厚漆類家具紋飾都以刀刻劃出,紋飾類別有剔犀,也稱云雕;圖案類有剔紅山水亭臺、花卉鳥獸,這些都是在反復髹成的厚漆上雕刻的;款彩則不然,披麻掛灰后髹漆,在灰層施以刀刻,然后再填以彩漆,構成圖案;彩繪與上述工藝不同,不用刀刻,而用筆繪制,表現力尤為豐富。
清時期,大漆家具與晚清以后的擦漆工藝截然不同,表現力也不同。大漆家具以表現漆的美感為目的,完全放棄了木材的天然紋理,在制作好的家具上披麻掛灰,厚者可達數毫米,然后再在打磨后的灰胎上髹漆,反復數道甚至十數道,以凝重的色調取勝。而擦漆家具要兼顧木材紋理的表現力,透明的漆下還有木紋顯現,所以髹漆較薄,也不掛灰,這種擦漆家具對家具木材有紋理要求,北方最常見的就是榆木擦漆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