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買不對?提前20年的中老年陣營等著你!
身為90后,你扎心了嗎?從最初被稱為“毀掉的一代”到現如今“累老衰的一代”,據不完全統計,90后已經經歷了以下的劫難:
90后禿了。
90后胃垮了。
90后離婚了。
………………
你別說,咱90后怕不是下凡來歷劫的吧?
然而,迷姐掐指一算,事情遠沒有這么簡單,90后們,怕是還要再渡一“劫”:提早20年進入腰酸背痛腿抽筋的中老年陣營。
-是你么?
-是我!
-痛過么?
-好痛!
事情是這樣的:
工作結束,腰酸背痛;做個飯洗個菜,手酸腰痛;陷入柔軟的沙發想休息卻渾身不自在;睡滿9小時,本應元氣滿滿卻頭暈眼花.....
身為90后,不就是想佛系養生,怎么就那么難!那么,造成這一切的背后推手到底是啥?別胡思亂想了,雖然跟你坐太久老不走動、姿勢磕磣、沒有休息好等等因素有關,但最本質的問題還是:你家家具買錯了!
在選購家具時,只關心顏值去了吧?壓根沒操心或者根本操心不明白功能、設計了吧?種什么因得什么果,這就是你日后腰頸肩背腿沒一處舒服的“禍根”所在!
本期,就由迷姐為各位披露究竟哪些家具會在不知不覺間引發你的生理不適,并揭曉什么樣的家具才是真正符合人體工學原理而設計的!
保你,本篇在手,脊椎無憂。
信迷姐,不腰疼!
Part1.它們太矮了!
1、椅子篇
一天中,我們有至少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這點每個人都知道。不過,除了床,我們每天接觸最多的其實是椅子。
請注意,問題來了。同樣都是長期使用電腦伏案工作的白領一族,為何有些人就能在椅子上舒服服地坐一整天,有些人坐上椅子就如坐針氈,從腰背到脖子,沒有一處不難受的呢?
如果你是后者,那么請反省下你坐的椅子是否符合人體工學!
要知道,人在不同姿勢下,頸椎所承受的壓力是不同的,如下圖。
正確的坐姿應該是大腿與上身、大腿與小腿、上臂與下臂都保持或稍大于90度。但,長時間保持正確坐姿宛如酷刑,在伏案工作或玩電腦時,我們的脊柱和頸部總是不自覺地就.屈服地…彎曲了,這讓脊柱的壓力不斷增大,長期以往,脊柱怎能不“受傷”?!
而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就是讓你毫不費勁保持正確坐姿,使髖關節、膝關節和肘關節的三處時刻處于90度,減少對頸部、腰背的壓力。
好了,課代表要劃重點了,想買對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們?記住以下要點!
1、腰靠
人體工學椅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設計要點,就是腰靠(腰托),它能讓你的腰在放松坐下的時候,還能保持一個稍稍往前的姿勢,自然地給一個力,承托著腰部。
好一些的人體工學椅,還會設定一個可調節的腰靠,讓你自由GET到最舒服、最放松承托到你腰部的位置。
可調節的腰靠
2、扶手
坐椅子時,扶手可能是一個經常被忽視的點。一般的椅子,扶手通常與坐墊相連。而好一點的人體工學椅,會把扶手設置在靠背上,這樣當你靠在靠背上時,扶手會隨著靠背的傾斜度也有一個自然的傾斜度,增加椅子的舒適性。
扶手連著靠背
3、椅背
椅背也是人體工學椅里非常重要的一個設計點,它可以幫助你不費勁地保持正確的坐姿。
較優秀的人體工學椅,椅背是可以調節的,身高和體型的不同需要的后仰角度也不一樣。
2、臺面篇
一般家庭的廚房臺面高度在80—90cm之間,但是,姚明和潘長江能用同一個高度的臺面的嗎?
如果直接按照“標準”的廚房臺面,臺面高度不合理那是常有的事兒。、臺面太低時,反復在水池彎腰活動,腰部彎曲增強,會增加腰部的負擔、引起腰痛。更可怕在于,這些損傷是較為細微,很多人認為休息一會就好,不會在意這些“小事”。殊不知,日積月累,會造成對脊椎的反復傷害!
Tip:臺面高度要用最常使用廚房的人的身高計算:身高&pide;2+5~10cm,就能得出較為舒適的臺面高度。
不同區域的臺面高度最好也要有所差別。因為櫥柜本就是舶來品,很多細節考量是來源于西方人的烹飪習慣,比如灶臺高度。
中式炒鍋把手的位置比起西式平底鍋高度大概50mm,近幾年高檔炒鍋越發厚實沉重,對經常下廚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個體力活。
簡而言之,就是烹飪時手臂會抬高,洗菜時手臂會放低。所以水槽、操作臺要高一些,烹飪區要低一點,讓炒菜更加省力。這些臺面高度一定是和下廚人的身高掛鉤。
高低臺面好用,但是工藝會更加復雜,費用也會提高,大家根據自家情況自行斟酌。
Part2.它們太軟了!
1、沙發篇
在柔軟的沙發上“北京癱”簡直欲仙欲死,可是這背后對腰椎的傷害有多大,你造嗎?
當你在“北京癱”時,脊椎原有弧度被迫改變,而過軟的沙發在這時卻無法給予脊椎強有力的支撐,不僅幫不上忙,還凈添亂,讓腰椎承受超出正常坐姿2倍、躺姿6倍的負荷!長此以往,腰肌勞損都是小事,腰椎間盤突出才是大毛病好么。
知道這些,你還敢隨意挑沙發,任性地“北京癱”嗎?
拿出小本子,記好了~沙發的“健康指數”和“舒適指數”是由這些因素決定:坐墊的深度、靠背高度、回彈性。
坐墊進深:沙發的進深常見的有95cm和105cm,身高1.7米以下的前者深度比較適合,1.7米以上的后者深度比較舒服。如果沙發坐下時后背不能完全貼在靠背上,會使腰部缺乏支撐,肌肉處于緊張收縮狀態,時間長了會導致腰肌損傷。
靠背高度:而靠背高度的選擇上,往往是和坐墊深度寬度匹配,一般有矮式、高背式、標準式三種。
試坐時候,沙發靠背的高度,以坐下時達到肩部與耳朵之間為宜。如果靠背太高,腰部與靠背離得太開,產生空隙。腰部會因無處依靠而產生疲勞與酸痛。
另外,沙發座面的高度應該在35到42公分之間,人坐上去兩腳才不會懸空。
延伸閱讀:家居風水不對竟會導致老公外遇?!
回彈性:若是坐下或躺下后,沙發受到整個身體重量的沖擊,也并沒有明顯凹陷,彈簧沒有異響;起身后,沙發立刻回彈,恢復原貌,表面平整如初。那么沙發回彈力上佳,能夠有效緩解肌肉緊張。
切記,拿來主義可是耍流氓哦~以上數據只是作為參考,還是要親身體驗過為準。
2、床墊篇
雖然,新一代的90后已經破除了老一輩對待床墊的觀點——只認硬床!但。。怎么換了軟床的我們,睡完以后腰酸背痛更嚴重了?
這里,迷姐要引入一個觀點——軟硬只是相對而言,沒有絕對。我們既不能睡太硬的床,也不能睡太軟的床。
脊椎的弧度是一個S型的曲線,躺在太硬的床墊上,腰部會懸空,身體一晚上都沒有徹底放松,第二天的骨頭就像被火車碾過。
床太軟的話,承托力不行,躺上去真個身體都會下陷,早上醒來的感覺就像暈車,有氣無力,時間長還可能導致脊椎變形。
過軟或過硬的床墊,都會引發脊椎疾病。一張好的床墊,應該既有有力支撐,同時具備柔和響應,通俗來說,也就是有軟有硬!至少達到這個標準,才能說自己是護脊床墊,任你解鎖所有睡姿,脊椎都能處于同一水平線上,隨肩部和臀部的體形自然變化,避免過度陷入床墊,保證每天睡醒后都神采奕奕。
在專業護脊床墊中,金可兒可謂是開山鼻祖。自創立之初,其便立志研發生產“真正有利于脊椎健康的床墊”。為了進一步提高床墊的護脊性,其自51年前攜手ICA強強協作,于1969年成功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護脊床墊“專家之選”,并在其后誕生了一款款經典之作,成為床墊業公認的護脊床墊先驅。
從年初推出革命性彈簧——金剛護脊簧,到升級床墊結構的黃金七區設計,再到最新發布融合智能AI的黑科技床墊AiMatch智選之床,180秒找到體驗者最佳的脊柱支撐曲線,科學選床墊;金可兒一步步提升床墊護脊、健脊性能,引領護脊床墊在整個行業的流行。
不僅如此,自2000年進入中國市場后,金可兒一直呼吁國人關注脊椎健康。去年10月,其更是首次舉辦規模最大、涉及范圍最廣的“全民護脊月”活動,邀請5位ICA權威脊骨專家去往數十座城市,舉辦專業護脊知識的講座,傳播科學護脊理念。
今年,金可兒再度升級“全民護脊月”,從10月12日至10月29日,由10名ICA高層及精英專家,組成最強護脊天團,奔赴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天津等全國60座城市,開展護脊知識講座,并且在現場邀請觀眾查驗脊骨健康狀況,將理論和實踐結合,為消費者講解如何正確保養脊骨,關愛脊柱健康。
門店現場ICA專家親自為觀眾推拿正骨
如果你想現場與專家們零距離互動,趕快前往金可兒全國各大門店吧!既可以和ICA專家們來場美妙的不期而遇、用超值價格把明星護脊床墊購回家,還能體驗一把金可兒全新上線的“導購專家”——金可兒最新人工智能選床系統AiMatch,選床不再糾結!
當然,有了好家具同時也要吸收好護脊知識,挺胸收腹,糾正坐姿,才能預防以及防止肩頸變得更糟。
禿了、瞎了、離婚了...也要挺起胸膛繼續加油呀!
咱們下期見~
(作者:家具迷 鄒佳倩)
版權聲明:家具迷網獨家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和鏈接地址。未經許可請勿隨意刪改文字。 隨意刪改本站內容,家具迷網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 上一篇:一文揭曉高端櫥柜和普通櫥柜差異何在
- 下一篇:選購紅木家具的三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