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華木業劉紹喜:在窮困中出奇制勝
每個人都有夢想,對于年輕是的劉紹喜來說他的夢想是“要做生意,要賺錢,將來蓋鎮上最漂亮的樓房,讓家里人過上舒適日子。”現代的年輕人聽到這些一定會覺得非常搞笑,可對于六零后的劉紹喜來說,這個夢想的說出可是鼓足了他十分的勇氣。
1963年出生在廣東省汕頭市澄海蓮下鎮的劉紹喜。當時和一家三代6口人蝸居在一間只有16平方米的舊房子里,家里窮得叮當響。這一年劉紹喜的家人家人東拼西湊,湊到了800元助力劉紹喜完成自己的“夢想”。當時誰又能想到,出茅廬的劉紹喜就顯示出智慧,創造出傳奇。
這一年是1987年。劉紹喜決定結合自己的專長,憑自己的手藝開設一間“家具廠”。他找來了一些木料,自己搭起一個木棚,這木棚就是他后來所說的“簡陋的家具廠”。他購進杉木,親自制作家具。但由于剛開始知名度不夠,他的家具銷售得不理想。這時,劉紹喜善動腦、敢冒險的經商天賦開始顯示出來。為了打開市場,他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決定,請求別人免費使用他的家具,使用一年后覺得滿意再付款。
“免費試用家具”造成了轟動效應,一傳十,十傳百,劉紹喜的家具銷路迅速打開了,他本人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出奇制勝,初試身手的劉紹喜用三年時間賺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1990年,有了資金的劉紹喜開始圖謀更大的發展。他來到汕頭經濟特區,租用一處廠房辦起了木制品加工廠。從村辦小作坊到特區企業,這一變化給劉紹喜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新的天地里,劉紹喜結識了更多的客戶和朋友,機會很快來臨。
1991年,意外得知以木制品為主的裝修風格已成為一種國際裝修趨向。善于牢牢抓住機遇的劉紹喜敏銳地抓住了這一市場信息。為了確保信息的可靠性,他只身前往香港考察,在香港,細心的劉紹喜從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中看到了中國內地今后城市的發展趨勢,這實在是個商機!
“今后的城市都要建高樓,有樓就有與之配套的木制品需求。”劉紹喜喜不自禁。而恰在這時,臺灣的一位朋友也建議他走多元化木制品之路,并承諾幫他負責木地板的出口銷售業務。所有的信息都表明進入木材加工業是“勢在必行”的事。劉紹喜果斷地將他前面一點點積累下來的資金全部投入到了購置生產設備中,組建宜華裝飾木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產較高檔的實木地板、木墻板、實木墻角線等木制品,改變以往那種單一家具的生產格局。
這次轉型相當成功,不出一年,宜華的產品就走出國門,打入了國外市場。
2001年10月的一天,劉紹喜來到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的自然條件吸引了他。考察后他毅然決定,在今后的5年內投資3600多萬元,在大埔縣種植10萬畝產林基地,為集團的木制品生產提供質優、價廉、運輸便利的原材料。
就在劉紹喜鼓足勁準備再攀高峰的時候,中國木質家具出口行業迎來了最嚴峻的一次考驗。2003年7月,美國14個州的27家家具公司對從中國進口的木制臥室家具提起反傾銷訴訟。同年12月,美國商務部開始立案調查。2004年1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初裁認為,美國同類行業因中國家具進口受到實質性損害。劉紹喜得知消息后十分氣憤,卻仍保持著理智,顯示著智慧。他一方面帶領宜華木業積極應訴,另一方面還協助國內其他家具企業與美國政府反傾銷調查展開周旋。最終,讓劉紹喜自豪、高興的是,宜華木業出口美國被征的關稅,不但沒有增加,還從8.64%降低到了6.65%,其他與他聯合應訴維權的企業也都得益。
訴訟勝利為2004年的宜華畫上了精彩的一筆,也為中國企業打贏WTO框架下的貿易壁壘戰提供了成功經驗。
宜華木業成功上市,不僅改寫了汕頭民營企業沒有上市公司的歷史,也使宜華登上了國內實木地板第一股的寶座。從此,宜華事業如虎添翼。資本運作的成功,帶動了一批大項目相繼上馬。
2004年10月20日,國內乃至世界最大規模的木制品加工基地“宜華木業城”開工建設。
2006年,宜華木業的自有品牌產品暢銷美洲、澳洲和歐洲,實現產值達50億元,上繳國家稅收1.5億元,出口創匯2億美元。
2007年3月28日,宜華木業成功增發一億新股,籌資12.1億元。以當年4月初的股價計算,宜華集團市值近80億元。
2011年,宜華集團創產值10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木材加工企業和全國出口創匯500強企業,同時也成為廣東民營企業100強。
2013年4月的時候,劉紹喜已做“中國木業大王”好幾年。他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傳奇,但他毫不固步自封,依舊雄心勃勃。
2015年,宜華木業劉紹喜獲評“廣東家具行業杰出貢獻人物”…
(原標題:木棚里誕生傳奇“宜華”看劉紹喜在窮困中出奇制勝 )
- 創立時間:1987
- 品牌分類: 現代風格
- 產地: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
- 服務熱線 :400-885-3989